吴景平;近代中国银行制度的形塑,经历了从19世纪70年代早期构想,到1897年第一家华资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的制度文本的问世,直至清末初步形成华资银行业制度文本体系。在此过程中,以李鸿章、盛宣怀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与实质是绅商的洋务企业家群体之间,有过较长时间的交流与互动;虽然在银行制度的各主要问题上,不仅官商之间有着不同的取向和分歧,甚至洋务派官员与清廷决策机构之间、不同绅商之间,观点主张也并非完全一致,但是,各种讨论甚至争议的参与者,对于中国人自办银行且股本均为本国资本的必要性、迫切性上,则是基本一致的;各方所持立场也都是积极和建设性的。围绕近代银行制度的形塑过程,政商之间的合作、互动乃至博弈关系,其作用和结果基本上是积极、稳定的。
2018年01期 v.41;No.192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康金莉;华北财团为民国初期以官僚军阀私人资本为主体之特权资本集团,活动范围以京津为中心,遍及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华北财团以其资金与特权优势,成为北方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投资力量。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华北财团产业投资整体规模与分布进行较为精确的估计与分析,同时系统梳理华北财团产业资本体系。华北财团总体未形成对北方民族资本主义的垄断地位,资本分布呈现较强的行业与区域差异;为近代北方地区民族产业资本主义发展起到资金支持作用,但亦存在对普通民族产业资本的排挤。虽然华北财团在民族资本中居首位,但仍远逊于外商资本规模。
2018年01期 v.41;No.192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