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意义、问题与对策——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视角的研究

    柴瑜;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有效方式,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手段。加强实施自贸区战略应认真进行顶层设计,促进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协调;按照全面参与,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优化自贸区分布的区域结构和国家结构,逐步构建自贸区网络;不断提高自贸区协议的质量与提高开放水平;将国际产业链的建设作为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切实推进产业能力建设等。

    2017年05期 v.40;No.190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化陷阱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汪星余;郭祎;

    发达国家金融化的发展过程反映了金融化表面上会带来经济繁荣,但会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停滞的陷阱。过度金融化会造成金融资本积累独立性和主导性的过度发展,造成金融资本严重脱离产业资本进行积累并导致产业资本过度金融化,从而诱发金融危机并导致长期经济停滞。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发展中国家产业资本积累的支撑,导致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化压力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积累,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国际金融化的陷阱。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国家金融化倾向加剧。为避免金融化陷阱,中国需要在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的同时,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2017年05期 v.40;No.19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国哲学研究专题

  • 《庄子》生命语境中的“列子”说

    李振纲;

    列子与庄子生命哲学的关系可从如下几方面诠释:从《庄子》文本所出现的七处与列子相关的叙事看,内篇《逍遥游》中的列子技能虽然高于众人,但还未最终得道;《应帝王》中的列子在壶子点播下而近于道,与庄子思想是相向而行的。外篇杂篇五处叙事中,《至乐》《让王》中的列子生死观、生命观与庄子相近;《田子方》《达生》《列御寇》中的列子则是被批评揶揄的对象。可以说列子是庄子思想的渊源之一,但不可据此"寓言性"叙事断然说是"历史学"意义上的列子其人其学。

    2017年05期 v.40;No.19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读荀子一》等四篇看吴汝纶的人性论思想

    吴冬梅;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的古文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关于他的文学成就和教育思想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但对吴汝纶人性论思想的研究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研读吴汝纶的《读荀子一》等文章,可知其尊崇程朱理学心性论,继承孟子"性善论",兼用荀子"性恶论",凸显"学""礼"与"行",构建其自成体系的人性论,而作为其教育理论的重要哲学根基。疏理吴汝纶的人性论思想,了解其旨趣与归宿,可拓展吴汝纶研究的疆域,深化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

    2017年05期 v.40;No.19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二程“敬”之修养工夫论研究

    丁静;

    "敬"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之一,二程的"敬"工夫论是修身养性的根本方法,体现了宋代理学道德修养论的特色,对中国伦理文化影响很大。二程在日常的伦理纲常实践中,修养侧重有所不同,程颢注重内心体验,程颐则严肃恭敬、专注于对天理的体认。

    2017年05期 v.40;No.19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理专题

  • 地方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程慧;

    权责清单制度,是当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地方政府实践中,权责清单制度存在着形式上规范性不足、公开途径不统一、同级政府权责清单权力事项差别大以及权责清单制度权威性不足、影响力有限、权力下放难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影响权责清单制度有效实行的观念、立法、监督、社会参与等诸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权责清单制度的合法性、实效性、回应性及加强有效监督等四方面的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建设。

    2017年05期 v.40;No.190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史学新论

  • “大历史”:经济史研究不可或缺的视野

    隋福民;

    针对经济史研究提出了"大历史"概念,回答了可能引起的质疑,通过实例说明了"大历史"视野所具有的价值,并尝试提出在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采用"大历史"视野的可能选择。

    2017年05期 v.40;No.19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朝门荫制度新论

    王峤;

    金代门荫制度形成于熙宗年间;门荫标准为散官,承荫人数以散官级别为准;金朝国子监、太学、府学、州学学生入学资格、金代护卫选人等均为变相荫补;金朝承荫人的前途以世宗朝为转折点,世宗朝以前,可以文资入仕,官运亨通。世宗朝以后,以任子为监当官,仕途偃蹇;金代皇室宗亲、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得以补尚书省令史;金代门荫制度间接刺激了科举取士的繁盛,但也带来了冗官、催生酷吏等负面影响。

    2017年05期 v.40;No.19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民初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共意识与国族话语

    黄仲山;

    民国初年,古都北京面临近代化转型,北京历史遗产保护过程承受了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双重压力,同时也体现了近代化思想逐渐渗入城市的过程,尤其是文化公共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民族话语的流行,让北京历史遗产保护问题的种种争论变成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契机,加快了古都文化转型的步伐。

    2017年05期 v.40;No.19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美学研究

  • 美学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抑或公转和自转的方法——与董学文先生商榷

    边平恕;

    "美学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标准,也是批评方法。认为把其界定为批评方法是不确当的认识,包含着对"美学和历史观点"批评的诸多误解。所谓"公转"和"自转"的方法,是一种去观点和尺度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曲解马、恩、列的文艺评论基础上的一种方法。"美学和历史观点"的批评决非"公转"和"自转"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体现着马克思辩证法对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和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精神,不能归结为"公转"和"自转"的辩证法。离开马克思辩证法的理想性和批判性,这决非马克思的辩证法。

    2017年05期 v.40;No.190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感”在瞬间生成——王维禅诗悟“空”的具身体验

    安汝杰;

    王维禅诗是由"因缘和合"而生的"禅诗法",不管是禅诗之"禅",还是禅诗之"诗",无一有其"自性","无自性"则是"空",此即王维禅诗之"法性空"。"藉诗悟禅"是一种回归禅者"原初审美境遇"的"顿悟之美",是一种"万念暂熄"、"瞬间即悟空"的"具身体验";"藉禅悟诗"就是于诸"境"之"相"中直观"诗"之"空性"。对于咏诗参禅者而言,"参禅习诗"、"体用一元",才能悟"禅诗"之"法性空",也才能于此"美感的灵境"中彻悟王维禅诗"具身体验"的真谛妙蕴。

    2017年05期 v.40;No.19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文学新论

  • 伤悼与彻悟——晚唐文人碑志创作研究

    徐海容;

    晚唐时期,文人碑志文创作发生了改变。面对时代变迁,人生沉浮,伤悼和彻悟成为主要创作心理,由此导致碑文思想内容和体例格式的变化,忧思叹惋、怀古咏今的情调见多。这在杜牧、皮日休、罗隐、司空图等人的作品中表现明显。晚唐碑志文创作和文人身世遭遇、品性才思有关,体现出末世之下文人群体复杂无奈的心理感受。

    2017年05期 v.40;No.190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陵派陶诗接受与批评初探

    王征;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作为明代复古文学运动的滥觞,他们否定了明初台阁体从理学角度批评陶诗的做法,对陶诗的审美特征有了深入的把握。使得陶诗批评逐渐脱离理学思想阴影的笼罩,重新走向诗学正路。同时,茶陵派成员的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徘徊于庙堂与山林之间,表现出越来越依恋田园山林的隐逸心态。这种心态趋向使得陶渊明成为他们诗歌中的日常书写,表现出对陶诗的喜爱之情。

    2017年05期 v.40;No.190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具体的辩证法——冯健男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刘欣;

    冯健男的批评中没有先入为主的抽象规定,而是以"具体的辩证法"在思维中再现文学本身的感性具体性。他善于在批评中辩证地分析人物达到"具体的人性"的程度,在"诗与真"的综合考量中把握文学的独特价值,从而对新的文学现象进行辩证的批判。回望这段学案,相对于轮番使用西方批评工具的"强制阐释",冯健男及其同代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文本更值得被重读和再解释。

    2017年05期 v.40;No.190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归与革新:新世纪中国新农村建设之路——以小说《白虎寨》为中心

    林琳;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土家族作家李传峰的长篇小说《白虎寨》以进城务工青年人返乡,带领贫困山村脱贫的系列故事,呈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所遇到的难题,同时揭示出全球化资本的复杂逻辑如何有效瓦解了传统乡村的传统结构,并在乡村内部凝聚出一套新的统摄性社会语法的过程。

    2017年05期 v.40;No.190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乃谦小说的底层世界、叙事伦理及意识形态

    令狐兆鹏;

    曹乃谦塑造了"温家窑"这一充满苦难的底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承受着身体的煎熬,在饥饿与性饥渴中绝望地活着。身体背后则是权力的眼睛在冷酷地凝视,温家窑的人们被权力所异化,变得奴性十足。曹乃谦小说的叙事伦理故事层面窄化、歪曲了农村生活,给人一种虚假之感;叙事层面上外聚焦叙事方式的采用,反讽的缺失显示出作家道德伦理和生存伦理的困惑。曹乃谦的小说受到启蒙话语、文化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呈现出80年代文学界的"集体无意识"。

    2017年05期 v.40;No.190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河北方言“处置”“被动”等常见句式的特点

    吴继章;

    以往的河北方言调查研究中较少有涉及句子的;而河北方言中一些句式或句类及其相关的某些内容实际上是很值得调查研究的。河北方言的处置式具有表示处置的介词不同于普通话、否定副词可以不放在处置介词前等特点;河北方言的被动表达式具有表示被动的介词不同于普通话、同一个方言点同时使用四五个被动标记的特点。河北方言的代词复指型句式可以分为代词复指型处置式和代词复指型被动式;河北方言代词复指型句式的调查研究有助于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2017年05期 v.40;No.190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内向型语文词典与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式比较研究

    田宇贺;臧淑佳;

    学界认为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面对"外典内汉"的困境。但目前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式的研究多聚焦于中外外向型词典释义方式的对比,而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式中是否存在"外典内汉"现象及其具体表现等问题尚不明确。通过《现代汉语词典》和《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抽样词条的比较,发现后者基本继承了前者释义方式的所有种类,但在释义方式的具体运用上二者有着明显区别;此外,《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的释义方式具有以下优点:重视词义对释问题,将图解释义作为常用释义方式,具有更强烈统一释义方式的模式语言的意识;同时,也存在两点问题:未彻底解决词义对释;插图配置标准不统一、插图内容和图题词不匹配。

    2017年05期 v.40;No.190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融合技术条件下国际条约对广播组织权保护问题研究

    赵双阁;艾岚;

    现行国际条约中有关广播组织权保护的只有三个,分别是《罗马公约》《布鲁塞尔卫星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而由于这三个国际条约签订时信息传播技术水平有限以及立法观念的非开放性,造成它们面对先进的融合技术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历史局限性。为了弥补国际条约所存在的不足,迎接流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完善广播组织权保护制度,SCCR连续召开了26届相关会议,历经了网络广播的概念的提出、另立程序的保护方案、保护广播组织网络播送被列入审议清单三个认识阶段。有关广播组织的网络传播保护,无论是强制性方案还是可选性方案,已获得大会的谅解,开启了第四个阶段的征程。

    2017年05期 v.40;No.190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创新之路——“综合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杜运辉;

    <正>2017年6月24日,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中国哲学史学会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河北师范大学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河北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河北省哲学学会协办的"综合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河北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南开学报》《中山大学学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新闻出版界的近百名学者进行了研讨交流。

    2017年05期 v.40;No.190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