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思路

    张贵;李佳钰;

    新常态既给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并赋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使命。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情况,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对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资源配置效果,发现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少一个卓有成效的制度安排。因此,引入"区域治理"理念,并把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核心是通过平等协商让资源和要素在区域间进行有效配置,这是一种重大体制机制突破,需要敢破敢立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要尽可能实现社会各界诉求,最大化区域公共利益,并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到协同发展中。

    2017年04期 v.40;No.189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纪念中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70周年专题

  • 中共中央工委统一华北解放区财经的探索

    张同乐;焦冉;

    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机关一分为三。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辗转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并于7月12日正式成立。统一华北各解放区的财政经济,是中共中央交给中央工委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央工委领导成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举行华北交通、军工、金融贸易等会议,展开统一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且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方针政策,这就为新接管大中城市的金融贸易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做了充分准备。中央工委统一和发展了各解放区的财经、军工、交通、度量衡,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为夺取全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解放后的财经工作统一领导和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构架雏形从此逐渐形成。

    2017年04期 v.40;No.189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

    张志永;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索成熟时期。那时,"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已经落后于革命形势,甚至阻碍了土地改革运动等顺利进行,因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与建立革命政权的实践相结合,自下而上地进行了探索,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作为新中国的政体。虽然西柏坡时期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是,它毕竟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做好了理论准备和奠定了群众基础。

    2017年04期 v.40;No.189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共中央工委在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历史贡献

    姚志军;

    土地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造成土地问题的根源是土地制度,而解决土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共产党成功破解了中国这一千年难题;中国共产党的西柏坡时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土地问题。直接领导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的中共中央工委在彻底进行土地改革,铲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根基,坚持群众路线,让农民自己解放自己,推动工作机制创新,凝聚土地改革合力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2017年04期 v.40;No.189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法律视角下的晚清反洋教事件善后

    吴宝晓;吴元元;

    从法律角度看,19世纪下半叶反洋教活动固然和善后过程中处置不当而产生的抑民保教有关,也和中国传统法律的缺陷有关,外国传教士和外交官施加的压力只是恶化了抑民保教的程度。如从重惩办肇事者等规定使清政府无意中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国家承担赔偿则是主动承担了"国家责任"。处分官员大体尚能比照《大清律例》,不全或大多不是屈从列强要求,但由于清政府上下惧怕列强干涉,迅速按例从快、从重给予处分,列强施加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从严、从快和从重方面。这类惩办客观上纵容了传教士和教民的非法行为,这是制定法律者最初无法预料的。

    2017年04期 v.40;No.189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南旱灾中的平粜局(1936-1937年)

    袁文科;王凤杰;

    1936—1937年河南遭受严重的旱灾,粮食收成锐减,粮食价格飞速上涨,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此情况下,河南省政府成立省平粜总局,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并积极寻求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赞助。通过省办平粜、县办平粜、商办平粜筹集资金,从各地采购粮食运抵灾区以惠民食。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区供粮紧张和粮价暴涨的局面,为这一时期河南灾荒的赈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04期 v.40;No.189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教科书中的“军国美谈文学”研究

    周萍萍;

    日本教育中的军国主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此前亦不乏优秀成果问世,但对战前日本学校国定教科书中的"军国美谈文学"论述并不深入,对于其在战后乃至于今天的影响与现状,尚未有系统的阐述。通过分析日本"美谈文学"人物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态真相,以及"美谈文学故事"的出笼背景与成形轨迹,从而揭示"军国美谈"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军国美谈文学"作为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的道具和载体,存在大量的捏造、篡改和虚构成分,如果我们能对这些所谓的"美谈"一一深入研究,揭示其真实面目,则可以为我们对此种"文学"样态甚至右翼思潮的沉渣泛起提供更多元、有力的批判明证。

    2017年04期 v.40;No.189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诗经》研究

  • 李善注《文选》引《韩诗》“绿■如蔶”条校正

    吕冠南;

    《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芳草如积"句,李善引《韩诗》及该学派的训诂材料为注。结合李善引《韩诗》注《文选》的体例和东汉薛君《韩诗章句》的著作模式,颇疑李善所引这条注文存在错简的情况。对这条材料进行辨正,不仅可以纠正前人的疏失,还可以恢复《韩诗章句》该条佚文的原貌,并借以彰显"书法"在文献校勘中的重要意义。

    2017年04期 v.40;No.18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诗经》“乱”辞考

    陈谙哲;李成;

    《诗经》中的诗篇是存有"乱"辞的。通过对《楚辞》中"乱"辞特征的分析,从诗歌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与用韵等方面来探寻《诗经》中可能存有"乱"的诗篇,同时对"乱"辞产生的原因进行阐释。

    2017年04期 v.40;No.18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学新论

  • 先秦格言传统及其文献意义

    夏德靠;

    格言是短小精悍而又富有教益的语句,这一文体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非常活跃。格言的活跃与先秦社会的重言风气密切相关,当时存在的乞言、赠言这些重言仪式不但催生这种文体,也促使其盛行。格言这种文体在先秦社会除了发挥训诫作用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文献意义。大抵而论,先秦格言呈现散见式、汇编式、著论式、专书式这些样态,这些文献形式不但呈现格言体丰富多彩的存在样态,也为考察早期文献的生成提供清晰的范例。

    2017年04期 v.40;No.189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贤者诚重其死 智略独患无身——《史记·乐毅列传》创作思想探析

    谢模楷;

    《乐毅列传》的创作以"实录"居多,它亦暗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蒯通、主父偃"废书而泣",皆源于乐毅的"保身哲学"。《乐毅列传》不在于表现一种圣君贤臣关系,而在于肯定一种生命价值;不在于歌颂乐毅和燕昭王,而在于抒发由乐毅"保身哲学"引发的人生悲慨。

    2017年04期 v.40;No.189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境自造——论鲁迅与其小说中“边缘者”形象的互文关系

    晏洁;

    在社会急剧转型之时,游移于社会与文化边缘的青年知识者是这一特定时代的必然现象,鲁迅用文学的方式对边缘者形象进行了书写。鲁迅作品里的边缘者体验着无家、无业与无友的孤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进退失据而彷徨失意的背后,是一种不可和解的、决绝的精神气质。边缘者形象的如此呈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鲁迅将自己对于传统的深刻思考与个人生命体验加在了他们身上,因此源于鲁迅心境的边缘者形象与鲁迅本人之间构成了互文关系。

    2017年04期 v.40;No.189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南方与罗伯特·潘·沃伦诗歌创作

    陈耀庭;王雪梅;

    滥觞于1912年的美国新诗运动首先在美国南方文坛产生回响。沃伦的诗歌创作是美国"新诗运动"在南方结出的硕果,其推动和倡导的"逃逸派"诗学和"新批评"均扎根于南方沃土。"逃逸派"诗歌团体在沃伦等人的推动下,成为新诗运动在南方的延续。地域性、诗歌意象和社会功能构成了沃伦诗歌的三个维度。

    2017年04期 v.40;No.18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讨论二题

    张莉;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是对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进行修订的成果,此次修订共涉及54个条目。修订中将"泊车""圩场""石室金匮""《金匮要略》""倾箱倒箧"几个词语列入普通话异读词审订对象有可商榷处,其中"倒粪""钻孔"两个条目的说明性语言的变化也有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的必要。

    2017年04期 v.40;No.189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盆池》“圣得知”新解

    刘思文;

    韩愈《盆池》中"夜半青蛙圣得知"之"圣得知"三字,因其灵动描写,被宋以来文人化用入诗。但三字究竟作何解释,古今注疏颇为纷纭。主要有"神通得知"说、"灵物得知"说、"侦探得知"说和"早已得知"说四种。然考之于上下语境和义理,均有窒碍难通之处。实际上"圣得知"之"圣得"为唐宋俗言,当作为一个整体来阐释,"圣得知"训作"尽得知",即"悉数(全)获知",则既合乎事理,又有训诂根据。

    2017年04期 v.40;No.189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辩证法研究专题

  • “不能净是动”——现代(时空)辩证法的理论创新

    傅德本;

    "现代(时空)辩证法"是一种新形态的唯物辩证法,是笔者二十多年倾力创建的现代辩证法(时空)两维度、六规律的理论体系。这些新观点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理论的根据,得到了一些国外著名学者相关理论研究的印证,也受到时代和科技发展(如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的检验。在此对其理论创新做新的概述和反思,并指出它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2017年04期 v.40;No.189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道德伦理探微

  • “自私”的德性与利他主义伦理

    程立涛;

    "自私"并非是无关善恶的中性概念,将"自私"等同于"私我"的做法,只能导致自我封闭式的死循环。任何对"自私"的正确理解和有效阐释,都必须置于"自我"反思和认知不断扩展的基础之上。"自我"与"他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为"他者"乃是作为"自我"的参与者,亦即作为"自我"故事的一部分而介入"我"的生活世界的。因此,在正确理解"自我"与"他者"的辩证关系之后,就能合理地导出利他主义的伦理结论。

    2017年04期 v.40;No.189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义抑或慈善?扶贫伦理关系探微

    刘国新;

    正义与慈善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同样拥有与之相应的义务,而区分正义与慈善的重要标准就在于是否存在与义务相对应的权利。当前扶贫工作必须以构建正义的伦理关系为主,但作为个体美德的慈善,为扶贫提供道德动力和指引,慈善同样是扶贫的重要伦理内涵。当前扶贫的伦理关系,不是"由慈善走向正义"的单行道,而是正义和慈善共同推进的双行道。

    2017年04期 v.40;No.189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