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

  • 罗尔斯的正义论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五星;马辉;

    罗尔斯强调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和价值。他的正义论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美国,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诸种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矛盾的期望。因为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折射出人类对公共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罗尔斯的正义论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成果,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缩小个人之间的经济差距,保护贫困社会群体的基本利益,构建稳定的和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无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08年06期 No.13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0 ]
  •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研究综述

    王素立;

    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有着丰富的内容。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重点是军事安全理论、经济安全思想、利益安全观以及反霸安全论、忧患安全论和外交安全论。

    2008年06期 No.13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0 ]
  • 从改革的“怪圈”中走出——初探改革开放后四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曹琦;

    我国于1982、1988、1993和1998年分别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些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却也留下众多遗憾。在许多著作中,这个遗憾被视为一个"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那么这个怪圈究竟是如何表现的?中国的改革之路又该何去何从呢?本文试图仅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范本对以上两个问题加以研究。

    2008年06期 No.13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4 ]
  • 论以民为本的利益观

    范玉凤;高玉春;张军英;

    以民为本的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其核心内容是确认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其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价值目标是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8年06期 No.137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4 ]

经济研究

  • 酸雨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王朝梁;

    经济学是现实世界理性选择的科学,经济学中讲述的资源被限定在与人类需求密切相关的范畴。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边际成本理论对酸雨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正确路径。

    2008年06期 No.137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文化商品生产的市场悖论与解题

    赵学琳;陆静;

    文化商品生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生产。市场因其自身的反映特点和运行方式,对于文化商品生产形成了多元的复杂的导向,在现实中产生了诸多违背文化生产科学发展的悖论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设性解题对策。

    2008年06期 No.137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周志平;南月省;李凌云;崔梦搂;曹鹤飞;

    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我国具备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但某些政策的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潜力的开发。政策的公平与完善,将有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营造竞争的社会环境氛围则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2008年06期 No.13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法律研究

  • 环境影响评价听证程序实效性问题研究

    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听证会在我国行政管理模式中逐渐为政府所适用。就环境行政来说,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听证程序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自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程序后,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听证程序逐渐在实践中被适用。但听证程序立法的缺失与不足,直接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行为的实施效果。而听证程序实效性研究将成为打破这一瓶颈的必然选择。

    2008年06期 No.13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刑事审前程序之程序正义

    张会英;吴艳萍;

    由于受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司法理念的影响,在我国,刑事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常常处于被侵害或被忽视的状态中,尤其是在刑事审前程序中。作为刑事诉讼不可或缺的阶段——刑事审前程序承载着使"无罪的人不被非法追诉"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构建以程序正义为原则和出发点的刑事审前程序,才能够更好、更充分的实现刑诉法"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诉讼职能。

    2008年06期 No.137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构成要件研究

    王俊英;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原因在于该制度跨越了合同法和侵权法两大领域,对传统的民法理论提出重大挑战。传统理论认为债权系一种相对权,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得向债的关系以外的人主张任何权利。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案例,迫切需要立法予以明确规定。19世纪末以来,各国均逐步突破债的相对性,通过立法、学说和判例逐渐对第三人侵害债权予以承认。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承认这一特殊侵权类型,但是在具体构成要件上尚缺乏深入探讨。

    2008年06期 No.137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8 ]
  • 浅谈转移、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姜瑞云;

    离婚纠纷中,非法转移、隐藏共同财产的现象经常出现,现行法律制度对受害一方的保护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保护受害方,可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对转移、隐藏夫妻共同财产且拒不交出的按偷窃罪追究刑事责任。

    2008年06期 No.13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0 ]

哲学研究

  • 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消费的几个问题

    赵桂珍;刘云章;谢嘉;

    社会的发展使精神消费在人类消费总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人类的消费出现了精神性转向趋势。与物质消费相比,精神消费在消费对象、消费主体以及消费过程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精神消费是一个外延极其广阔的消费领域,包括生态精神消费、物品精神消费及文化精神消费等多种类型。精神消费对于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对于促进精神生产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008年06期 No.13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1 ]
  • 从马克思、韦伯到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异化的批判与反思

    胡鸣铎;牟永福;

    随着工具理性的日益强大,现代性越来越表现出异化性特征,从而丧失了对人类基本价值和意义的关注。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现代性异化的演变流程,揭示了现代性在寻求人类获得效率的行为模式的进化过程中,铸就了一个缺少价值和意义的机械化"铁的牢笼"。为了消解现代性异化带给人类的风险,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虽然,现代性的异化现象并未完全按照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所设计的方案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马克思尊重人的存在价值的思想却启发了我们从另一个思路,即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消解现代性异化的可能性。

    2008年06期 No.137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8 ]
  • 中国人日常语汇中的“做人”概念

    王青原;

    "做人"概念在中国人传统及日常观念中有着强烈的伦理诉求。而对于"做人"这样一个直指生活的实践性概念,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哲学分析。中国人传统的"做人"概念中,有着于家人、于熟人和于他者之中"做人"的区分。"做人"的概念明确无误地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直观式内省,从而形成自己按照某种最为适当的方式处理人情世故。中国人日常语汇中的"做人"概念,体现了我们对于个体内与外的和谐的追求和向往。而我们能否由传统"做人"概念中的伦理思想进入现代社会伦理建设,把传统"做人"概念的直观性和个体内与外的统一性引入到我们逐步理性化的公共生活之中,丰富和谐社会思想,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我们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创造性地去践行与丰富我们的"做人"概念。

    2008年06期 No.137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0 ]

文学研究

  • 缘情“言志”与“中和”、“激切”之美——诗、骚诗学思想浅论之一

    潘啸龙;

    不赞同将"缘情"从先秦时代提出的"诗言志"说中分割出来并与之对立的意见。通过对诗、骚作品所体现的诗学思想的考察,证明先秦时代即已有"缘情"作诗的自觉,"诗言志"纲领中既有与"政治、教化"联系的要求,亦有"吟咏情性"的内涵。诗歌中有"政治、教化"内容,并不一定构成对诗歌审美的损害,那种反对与"政治、教化"相联系的"纯诗"主张,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偏颇和不科学的。"中和"之美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相对和谐关系的反映,表现着哀乐之情抒发的一种常态。而在大喜、大悲境况下,诗歌的情感表现就难以选择"不淫"、"不伤"的"中和",而总要发为敢笑、敢怒的"激切"——它正表现着人们在非常境地中的人性之"真"。从情感表现看,诗、骚作品兼有温婉有节的"中和"与"发愤"无羁的"激切"之不同取向,显示了"诗、骚"所体现的诗学思想,已涵容了审美的丰富多样性原则。

    2008年06期 No.13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 儒家“郑声淫”理论和先秦两汉礼乐转型

    黄震云;

    "郑声淫"之说最早见于《论语》,本指殷商以来殉于货色,恒于游畋的乐舞。春秋之后,礼崩乐坏,郑声作为比慢性质的音乐歌舞,人们指责其淫,称为乱世之音。汉代以来将民间音乐歌舞,不协于钟律,未有祖宗之事的作品都作郑声。郑声淫,伴随着先秦两汉的三次文化转型,虽名字依旧,但含义大不相同。

    2008年06期 No.13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鲁迅学术活动之动因探析

    陈占彪;

    虽然鲁迅不刻意提倡学术,但回过头来看,他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绩。鲁迅生命早期不同阶段的学术活动具有不同的动因,学术之于他的生命也具有了不同的涵义,那就是:在日本留学期间(1902—1908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实用性,他借此以拯救中国;自日本回国到为《新青年》写文章期间(1909—1918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无功利性,他借此以打发生命;自教育部欠薪始到去上海前(1920—1927年)这段时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职业性,他借此以维持生活。

    2008年06期 No.137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分期

    孙国林;

    对于长达14年的延安文艺史,有各种不同的分期方法。按其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分为四个时期: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新文艺方向确立时期和迎接全国胜利时期。这四个时期,各有其特点,又相互联系。科学的分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延安文艺。

    2008年06期 No.137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0 ]

语言学研究

  • 词义的动态考察与现代语文辞书释义

    苏宝荣;李智;

    中古、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对中古、近代汉语词义的考释,不仅直接服务于文献整理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补充和改进现代语文辞书的释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补充漏收义项,使释义更加完整;二、纠正不妥释义,使说解更加得体;三、揭示词义来源,说明释义的"所以然"。

    2008年06期 No.13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7 ]
  • 从信息论角度看汉语习语英译时的文化意象处理

    赵德全;张帅;

    信息论是传播学的一个主要理论,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信息负载、信道容量、噪音和冗余等被广泛应用于翻译领域,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其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更是文化意象的传递过程。

    2008年06期 No.137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6 ]
  • 仿拟修辞的认知解读

    吕煦;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活动;对仿拟的认知解读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合成空间理论并结合语境、关联两个相关要素来描述仿拟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一系列状态,从而把仿拟生成和推理的动态机制有效地揭示出来。对仿拟的认知分析与探索,一方面深化了修辞学研究,另一方面证明了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言语行为有着很强的阐释力,有助于人们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2008年06期 No.137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3 ]
  • 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

    张明芳;

    称呼语是人类交际行为中必不可缺的环节。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在Brown & Gilman的"权势和等同"理论与Verchuereen的"语言顺应"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分析称呼语的规约性使用与非规约性使用,称呼语的动态使用过程得到了充分解释。

    2008年06期 No.137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历史研究

  •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平原内河航运

    张兴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平原由于人工运渠的修治及海河水系的形成,且受政治因素影响,内河航运有较大的发展。邺城作为当时北方政治中心,其与黄河的水运连接非常便利,地位重要。曹魏时期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河北平原的水运南北贯通,以漳河为主体的海河水系有着颇具规模的航运利用。

    2008年06期 No.137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1 ]
  • 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邢铁;

    唐代以前的家族组织以北方政治型的世家大族为主要形态,宋代以后血缘型的家族组织成了普遍形态,并且主要存在于东南地区。两个阶段上的家族组织各有其特征。就变化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家庭组织自身发展的结果。

    2008年06期 No.137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2 ]
  • 宋代诉讼证据辨析

    郭东旭;左霞;

    在宋代司法审判中,由于证据是认定案情、适用法律、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所以非常重视收集、保全和运用证据。为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公正判决,尤其重视对言词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的审查和辨验。在辨析和运用证据中,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真伪的经验,对今天的司法审判亦有启迪意义。

    2008年06期 No.137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8 ]
  • 华北伪军中的县警备队——以沦陷时期的河北为例

    林全民;张伟良;

    华北伪军包括以治安军为主体的正规军队和以省、道、县警备队为主体的地方伪军两部分。关于前者学术界已多有论列,但关于后者目前尚付阙如。实际上,华北伪军中的各县警备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被日本侵略者视为维护"治安"的骨干,被中共中央华北局认为危害性比正规的治安军更大。

    2008年06期 No.137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8 ]
  • 中日近代教育政策比较

    李占萍;苏国安;

    中日近代教育政策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制定原则、注重政策理解以及政策推行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两国教育政策也有不同之处,决策人员的差距拉开了两国教育政策过程的距离,政府能力的强弱最终决定了政策的成败,因此,进行两国教育政策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06期 No.13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试论过渡时期意大利家庭结构的变迁

    李君芳;

    意大利传统的家庭组织形式是父权威封建家族式的联合家庭,其基础是完整的祖传家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家庭结构向"核心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上相对独立、有血缘关系的不同的核心家庭之间又聚合了强大的向心力。

    2008年06期 No.137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传播学研究

  • 试论邵力子的媒介批评实践及其贡献

    胡正强;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奠基人之一,在媒介批评的开展中起到了旗帜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具体的媒介批评中根据不同的批评对象和论题寻求和变换相对的批评方法,获得较好的批评效果。

    2008年06期 No.137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对动画速写创作的思考

    张路光;周玉基;江山;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动画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拓展。虽然计算机技术之于动画如此重要,但技术永远是为达成动画艺术的目的服务的。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形式,它的画面中的一切审美原则,都来自于绘画;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绘画作为创作的主要手段对动画创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速写是动画艺术创作的基础,是培养造型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对形和体的认识以及个人对视觉信息反应和处理的最基本的方式。

    2008年06期 No.137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