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燕山;孙风君;
刑法介入劳动关系调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劳动关系的何种范围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视野,既取决于某种劳动权利可能被侵害的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成员对劳动者的劳动尊重和认可程度有直接关系;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尊重劳动,寻求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成为时代最强的声音;国家适当扩大刑法对劳动关系调整的范围和保护力度,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执政上的具体表现,刑法理论研究给予必要关注,也彰显出‘严厉’的刑法在学术上的"人文关怀"。
2008年01期 No.132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饶桂生;
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如发案部位相对集中、窝案串案所占比例较大、涉案人员职级越来越高、犯罪人员向年轻化发展等等。
2008年01期 No.13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秦玉娈;郭桂环;
美国对我国产品开始适用反补贴法,这打破了其多年来不对"非市场经济体"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惯例。此案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及其相关政策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深远影响。我们在谴责美国这一做法的同时,更应该进行的是冷静的、理性的思考:我国产品是否存在补贴?该补贴是否属于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中所规制的补贴?美国对我国适用反补贴措施,是否违背了法律?等等。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外据理力争、对内积极调整,我们才有可能避免重蹈反倾销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损失的覆辙,才有可能应对反补贴。
2008年01期 No.13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长华;崔志远;
百年河北新文学走过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到1930年代中期,完成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新文体的创建;1937——1949年,在战争的洗礼中获得重大发展,并为新中国河北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间,它在曲折发展中走向成熟和繁荣;新时期,他又进入空前辉煌的发展深化期。河北新文学具有时代主旋律情结、悲剧性崇高品格和强烈的地缘文化特征;其成因不仅在于时代生活的影响,更在于地缘文化精神的浸润。
2008年01期 No.132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何明星;
李清良新近发表的文章认为:钱锺书的"诠释循环"对西方诠释学虽有所借鉴,但更多的是"不谋而合"、"不期而同"的"冥契暗合",这种"借鉴"只是"提法"即命名上的,至于实质内容,则是钱锺书从自己的学术旨趣学术经历出发而形成的,与西方诠释学没有直接关系,而且钱锺书"并不像某些研究者所说的非常熟悉西方阐释学"。因此无论从钱锺书对西方诠释学的了解程度进行反面印证,还是从他自己的学术旨趣学术经历作正面推论,都不能证明钱锺书自己形成了"诠释循环"方法。钱锺书的"诠释循环"是他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诠释学理论发展中国传统诠释方法的结果。
2008年01期 No.13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蔚;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唯美主义诗人,邵洵美为中国新诗所引入的美的观念,意义不凡。他力图通过译介西方唯美-颓废主义诗人诗论诗作,为唯美-颓废艺术思想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而融入中国艺术精神,拨去理论与情感上的迷雾。他对诗的品性的定位,把诗融入了哲学、宗教、历史、思维、心理等人类文化的总体构成里。他所强调的诗的形式要与诗的品性相和谐,把新诗引入了对美的姿态、颜色、形状以及灵魂的凝视。然而,邵洵美对官能享受的率真颂赞,不仅没有为他赢得新诗美学现代性追求的桂冠,反而使他被钉在"颓加荡"的十字架上。
2008年01期 No.132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蕾;
清吴兆宜所作《玉台新咏笺注》是《玉台新咏》的第一部注释本,此本经程琰删补而广为流传。程氏依照删繁补阙的原则,充实了原注的作者小传部分,体现了知人论世之旨;注释中穿插评语,多有赏读批评之趣。程琰所为拓展了吴兆宜原注的诠释空间,有助于我们多层面地理解《玉台新咏》,是清代学者对这部总集的重要研究实绩之一。
2008年01期 No.132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淑彩;
谢灵运山水诗的说理成分一贯被认为是玄言诗的遗迹,但若深入分析,会发现其诗景语、理语相割裂的格局是受到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语言观的深切影响。
2008年01期 No.13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文祥;
"家-国一体化"叙事是中国影视艺术的重要叙事特点,具体表现在:1."伦理泛情化"的叙事策略;2.着重于"家庭"、"社会"、"政治"的三种叙事结构;3."交融性"和"交叉性"的二种叙事形态。
2008年01期 No.132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周书灿;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先秦秦汉文献中有关大禹史迹的记载,包含有若干可信的历史素材,同时也有大量后人增饰和附会的内容。今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遗迹是夷夏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结果。用文化传播理论对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文化遗迹进行解释,不仅有较为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作为支持,也可以在考古学方面寻找到若干重要的证据。
2008年01期 No.13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瀚青;梁瑞敏;国新;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神仙道教的创始人,它不仅对中国道教发展贡献卓著,而且对学习和人才思想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认为学习可以弥补人感官的不足,可以"清澄性里","饰染质素"。总结出循序渐进,多闻体要,积学问辨,立志勤求等学习方法。重视"早学"与"晚播"相结合,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学方面,他强调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舍仁用明"的人才标准,阐述了选才、用才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并对考试在选才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构成了较完整的人才学思想体系,对今天的教育和人才选拔仍有借鉴意义。
2008年01期 No.132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金忠;
唐后期以节度使等使职为代表的地方武官,成为武官制度的主体,从而引发一系列制度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支郡刺史军权的增强以及辟署权的获得、军镇武官设置和隶属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它们是唐宋之际社会巨变的一个缩影,对五代、宋官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008年01期 No.132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姜密;
由唐至宋,国有土地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尤显于"系官田产"的产权变动,不管是从私有转为国有,还是由国有转为私有,附着在田产之上的"亲邻关系"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其变化呈淡化趋势。
2008年01期 No.132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霍红伟;
在中国传统社会,地方官学的建立与发展同政治统治力的强弱与国运的盛衰密切相关,并随之而生兴衰之变。清统治者随着统治的日益稳固,在新纳入版图的地域和边疆地区也开始逐渐建立地方官学,推行儒家化政治统治。这使得该地在文化上同原有统治区域的差距逐渐缩小,促进了各地在文化上的一体性,对于在该地实行有效的政治统治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清统治者在经济发达地区及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地区亦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和增设了一批地方官学,进一步促进了该地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政治统治。
2008年01期 No.132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丛林;
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成为湘系人物中最早有真正施政条件的疆吏大员。这是当时清廷对新兴湘系势力既利用又限制、既予又夺的两重性态度和政策的产物。它既与特定的客观背景因素密切关联,又离不开胡林翼个人的"相宜"条件。此事的政象要旨和标志性意义在于,它可以视为湘系势力崛起过程中一个划阶段的界标,标志湘系势力由基本单一的军事力量过渡到分掌清朝省级政权,部分地实现了军权和地方事权的一体化,满足了湘系势力赖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一个最急需、最关键、也是最起码的条件,并且使胡林翼在实力地位方面于此特定阶段一度超越了曾国藩。
2008年01期 No.132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康黎;
20世纪初,以沈家本为首的法律改革派,充分利用晚清修律的机会,在我国践行司法独立。面对顽固派的重重阻挠和当时国内经费不足、裁判人才缺乏、民众观念落后等诸多不利条件,他们本着"渐进主义"的策略,先中央后地方,在我国构建起了一套独立的司法官厅体系,并加快推行法官职业化。"司法独立"由此在中国大地上艰难展开。
2008年01期 No.132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云秀;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选择了一条以军事国防为中心的工业化路径,民用工业成为军事工业的附属和补充,"求强"高于"求富";"求富"服务于"求强"。由于路径选择的失误,不仅军事工业注定不会成功,本该发展的民用工业也非常滞后,致使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2008年01期 No.132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