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梁宏

    以什么方式、用什么途径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这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小企业专业化经营战略之探讨

    王丛漫,吕洁,江华锋

    企业发展以“多元化”战略为好,还是“专业化”战略为重,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专业化与多元化是两种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建立和健全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运行机制

    杨爱民

    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应着眼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实施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制度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把党支部工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个制度体系中。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乡村债务成因及风险化解对策探析

    唐路元,曹洁

    目前我国的乡村经济运行隐含着很大债务风险,若不及时加以化解,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以四川某县级区为例,对乡村债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形成债务深层次制度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化解乡村债务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思考

    付素霞,王艳品,郭京振,周海春

    随着我国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家庭养老面临挑战,集体养老日渐削弱的情况下,探索社会保险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有重要意义。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马克思“社会革命”概念的深刻内涵——兼评哲学教科书对“社会革命”概念的误读

    徐景星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社会革命”的内涵和外延范畴政治化,导致对“社会革命”概念的误读。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社会革命被赋予了非常深刻的实践和科学内涵。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汉初《毛诗》“不列于学”原因再探讨

    王长华,易卫华

    学界对《毛诗》在汉代初年“不列于学”的原因虽早有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如果仅将其简单归结为今古文之争的话,不仅显得过于笼统,而且也忽略了观念背后的更为复杂的内在动因。因为汉代四家《诗》学的发展变迁情况是极其复杂的,《毛诗》在汉初没有被列于学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除了传授和传播《毛诗》的大小毛公身处封国而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较为疏远一个外在原因外,汉初《诗经》学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毛诗》本身的解诗理论与统治者现实政治需要的差距等,都不同程度地对《毛诗》的政治命运和学术命运产生过重要影响。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问题论纲

    崔志远,陈自然

    考察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命运,需要在广泛汲取多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内涵;以此为逻辑起点,运用整体性方法即时代生活进程、民族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格局的宏大尺度,概括出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再根据马恩的现实主义理论对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理论主张、创作成果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批判。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新现实主义小说人文精神的审美向度

    杨立元,董朝刚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历史话语,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要义和范畴。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历史语境就是当下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它的人文精神就是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受损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抚慰。它具体表现在作家与人民群众“分享艰难”的创作精神上。这种以“分享艰难”为核心的强烈的人文精神与以往文学思潮所张扬的人文精神有所不同,它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现阶段的历史情境和社会现实而增加了审美新质和时代精神,融合成有利于个人自由发展、完善美好人性的新的人文精神。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德与抗战文艺

    孙国林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指挥抗日战争的同时,也关心和引导着抗战文艺的成长,既有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实践,也有不少创作问世,这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完整的朱德。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国维、苏曼殊的文本创作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向之初的个性化思潮

    李威

    个体的离析,瓦解了西方宗教的稳态结构和组织的完整性,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多元化,它为现代性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相较之下,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之初却面临着这种“个体生成”的文化语境的缺失。通过剖析和解读王国维、苏曼殊二人的文本创作与审美追求,有助于了解中国式现代性的个人性话语如何在中国自身的宗教传统中产生,它们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散文圣手是评家——朱自清文学评论摭谈

    贾永生,李中言

    朱自清是散文圣手,又是功力精湛的文学评论家,是十分典型的学者型作家。其文学评论将学理精神与文本批评、史笔意识与现代理念,将理论色彩与形象品格、审美愉悦与诗体散评,将辩证视角与精神探寻、人学思考与文体风格这三对关系巧妙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全球环境问题与环境NGO的兴起——国际政治的视角

    张骥,王宏斌

    近二三十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全球性、超越意识形态性和严重挑战性的特征。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环境NGO(非政府组织)的大量涌现。环境NGO凭借自身的特点和灵活性,建立起全球网络结构,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试析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

    赵海英,张俊乔

    中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前提,离不开对现阶段国家安全形势和背景的具体的、历史的考证。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对华遏制、日本的背离和“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是目前中国国家安全尤其需要重视的因素。因此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应是:保证必要的、足够的军事威慑,保持最大范围和最大可能的合作。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研究

    房玉宇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强大并没有引起世界的普遍喝彩,反而引起了“中国威胁论”者的恐慌。2003年前后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思想,即中国已经开创出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想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崛起新道路。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代表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王永辉,吕占华,闫东利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相反,却具有内在统一性。科学精神能够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够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追求真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和谐、合力、活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李仕文

    和谐是合力的内核要素的协调状态,合力是活力的内在总体动力,活力则是和谐的必然结果,是合力映现于外的生长力、创造力、生命力。和谐、合力、活力在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在不断整合中波浪式发展。遵循和谐、合力、活力的辩证法,自觉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自觉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自觉构建充满生机和创造活力的社会。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与辩证法

    桂起权,周昭宜

    首先用微观分析眼光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这一哲理小说中包含着辩证哲理的典型妙语与段落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又用宏观分析眼光,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拉摩的侄儿》一书所作的评论进行辩证的再分析。全文以矛盾辩证法为元语言展开解释。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法律归位

    阎玮,周愉晴

    目前,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实践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行政强制执行权应有其独立的法律归位,应赋予行政主体独立的行政强制执行权,这是行政强制执行的内涵所决定。这样,有利于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有利于行政主体拥有独立、完整的行政权,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平等地对待行政主体、平等地保护公共权利,同时,还需建立和完善行政强制执行权的配套机制、行政救济制度。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评价和运用“六书说”

    苏宝荣,李智

    要说明的问题有三点:(1)辩证地认识“六书”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地说明传统“六书”理论的得与失;(2)采取更加达观的态度认识“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的联系与区别;(3)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正确把握未来汉字构形研究的导向。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词序与“量”否定的结果

    宋文辉

    “量”否定的结果与词序的关联标记模式具有语用、认知动因。否定词与被否定对象的次序是动宾结构的隐喻表现;量否定的结果是“足量原则”和“量级隐含”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模式中应加上对被否定成分的指称的考虑,因为只有对有指的名词短语才能进行全量否定,对无指的量化名词短语只能进行部分否定。否定极性成分在动词前后的理解机制一致,都是对代表主观最小量的无指名词短语的否定已达到对全量的否定。全称量词有两个侧面,在动词后接近无指,在话题位置接近定指,因此否定结果不同。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浅析

    潘炳信,付天军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在交际过程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或者语用模糊策略,是交际双方经常使用的交际手段。模糊语言在交际中可承担如下功能:精确功能、避免尴尬功能、礼貌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请求语的语用研究

    高志怀,陈桂艳,张新水

    正确使用“请求语”是实施礼貌言语行为的一种方式,它对交际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人们由于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社会规范的不同,在请求语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减少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促使交际顺利进行,很有必要掌握正确使用“请求语”的方法和语境。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华北沦陷区日伪奴化教育述论

    郭贵儒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政治文化与东亚战略

    杨爱芹

    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以及采取具体外交行动时,深受其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一个有着特殊感的东亚国家,其政治文化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皇国思想支配下的民族优越意识;武士文化中重等级、重实力、轻思辨的思维特点;殖民主义指导下的弱肉强食观等。这些文化因素不仅制约着日本历史上的东亚战略,更直接影响着当今21世纪日本“东亚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路径抉择——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建设研究报告

    课题组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有赖于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的建设。从调查分析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的现状入手,研究了社会环境等诸因素对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建设的影响和制约,进而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建设的对策。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信息系统主要开发方法创新的比较分析

    雍兰利,张士欢

    对信息系统主要开发方法思想创新的比较分析,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某种合理性的解释,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应用的实践提供某种参考。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社会学统计方法在音乐学研究中的应用

    路瑜

    社会学统计方法在音乐学研究中的应用,扩大了研究视阈。研究中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把握适度,使之较完美结合,应该是音乐学研究的一个正确方向。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总目次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率党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郭贵儒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师大学人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