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存林,葛成锁,袁宝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学说。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特殊国情下 ,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概括、新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02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继光
科学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内容、速度和进程 ;科学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科学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可靠保障 ,是遏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002年06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丽欣
近期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地方的农民出现了返贫现象 ,城乡贫富差距呈再度拉大的趋势 ,与城市居民相比 ,农民明显处于弱势。关注和研究农民弱势状况 ,分析农民弱势形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有利于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维护社会稳定。
2002年06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书波,戈钟庆
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有一种内在机制补偿着改革进程的成本付出或利益损失 ,从而在客观上成为支撑社会变迁的内在整合力量。中国 2 0年经济改革的成功同样得益于此。中国经济改革推进是在货币化收益、国家垄断信用和非国有经济金融剩余创造“三位一体”的维持机制支撑下前行的。而维持机制面临崩溃需重构未来改革的维持机制。
2002年06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课题组
河北省应依托社区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和统一的信息化网络 ,合理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定位 ,按照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总体要求调整社会保险政策 ,先易后难 ,分类实施 ,逐步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2002年06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德生
辩证法不是什么自在的普遍规律 ,而是自在与自为统一关系中的客观法则 ,它不仅是关于认识的理论 ,同时也是一种本体论或存在论。哲学不可能回避本体论问题 ,否定本体论就会在理论上陷入困境
2002年06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宝信
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三者” ,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 ,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三”的。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之二”的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的实体划分 ,“一分为三”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2002年06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双进
境遇伦理学属应用伦理学范围 ,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它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的道德实践中。在我国 ,境遇伦理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 ,道德境遇广泛出现 ,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对道德境遇问题进行研究 ,并以此指导人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2002年06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陈治国
“他我”如何可能的问题 ,自古就是一个迷人而如今仍有待解决的难题。胡塞尔在先验本我同一性的框架中 ,以“单子”为基础 ,从交互空间结构和内在时间意识两种向度构造起来的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纵然因其对某些关键性的逻辑环节缺乏足够强有力的说明 ,而未能给出一个最终的解决 ;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所蕴涵的全部能量还远未得到严肃的估量乃至有效的释放。
2002年06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唐俊忠,段迎春
如何认识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将其用高度概括或抽象的原理或规律加以总结、归纳 ,并纳入到一个简单的模型中去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的实质。从政治学的角度着手规范“秩序” ,并辅之以“规则” ,并对涉及到的若干问题 ,如概念、分类、规则的制定者、秩序与规则演变的逻辑顺序进行讨论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需加以说明的是 ,这一对概念的讨论虽然起始于政治学 ,却并不局限于政治学或社会学 ,而是一个对于自然和社会普遍适用的概念 ,这种做法的惟一原因只是方便和直观。
2002年06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宝荣
注重语言学理论研究 ,增强语文教学 ,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内涵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方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理论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 )充分认识语文的性质与规律 ,避免用单纯逻辑的、乃至数理的思维方式对待语文教学 ;(二 )加强理论指导 ,准确、规范地进行语文教学 ,避免随意性 ;(三 )认识语言 ,特别是汉语自身的系统性与规则性 ,举一反三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2002年06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标
章黄学派取得了超迈前代的历史性成就 ,它于《说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系统地进行了《说文》的语源研究和字族系联 ,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继承发展了乾嘉学派的“以古音求古义”的原则。
2002年06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长华,杨克飞,易卫华
从性质上讲 ,《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 ,而且是记录先秦时代理性精神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文献。《诗经》三百余篇作品中反映了人对“天”的认识、人对祖先的认识 ,以及人对自我的认识。三者既是《诗经》表达理性认识的三个重要方面 ,也同时呈现出《诗经》所承载的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002年06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栋,赵晓龙
散曲 ,一种被历史遗忘了的诗体和学问 ,在“五四”白话诗文运动的召唤下突然苏醒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至世纪末已蔚为一门与诗词和戏曲相平行的独立学科。描写散曲学几起几落的盛衰消长印迹 ,记录那些曾在这一倍受冷落的边缘地带辛苦耕耘的学者 ,采集品味他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反思本学科的局限与不足 ,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向 ,为新世纪有志修习此道者提供一个坚实的作业平台 ,已是世纪之交刻不容缓的学术期待。
2002年06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云
萧红《商市街》是回忆性题材 ,是经过时间的过滤和作者情感的沉淀以后创作的 ,与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和心境有关。作品表现的情绪显示了作者家庭情感的危机 ,是萧红对自我的审视 ,也是与萧军的对话。
2002年06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史锦秀
魔幻意识是拉丁美洲人所独具的一种深层意识和心理真实 ,它积淀着拉美人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审美沉思。它的产生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其文化的迁徙与杂交和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是形成拉美魔幻意识的主要原因。魔幻意识既是作品的内容与对象 ,又是一种内向的表现手法 ,它是一个既受民族情结与历史传承因素困扰又与人类普遍情感相通相谐的独特而奇妙的文化现象
2002年06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仁伟
马尔库塞沿着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思路 ,认为发达工业时代的晚期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 ,科技理性的控制和压抑使得人的精神的奴役和不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要冲破这种单向度的社会 ,实现人的解放 ,观念变革迫在眉睫。因此 ,审美之维作为拯救世界的最后力量 ;而艺术以其对现实世界的对抗和否定扮演着重要的政治功能
2002年06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书灿
先秦时期是“大一统”观念的孕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夏、商时期 ,王权与专制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初步的发展 ,天下一统的朦胧的政治理想已开始初露端倪。历代王朝对邑外的持续不断的开拓 ,初步奠定了一统国家的地域规模。西周王朝所开拓出的疆域 ,奠定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统一的政治地理基础 ;同时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 ,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战国时期 ,郡县制政体下分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及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逐步统一 ,将中国早期国家的结构形式推进至早期单一制阶段。
2002年06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董丛林
在晚清部分官绅所持对基督教主张“容让”的言论中 ,其文化因素起码有下述要端值得注意 :一是辨明和否定有关讹言 ,增进对基督教真实情况的了解 ;二是承认基督教是可以与儒门并存的一教 ,并且尝试寻求二者间内在的沟通点 ;三是对基督教某些“外形”文化事物 ,尤持较为积极、明朗的态度。这与同样是在封建官绅群体中生发的激烈的仇教、反教论相比照 ,有着明显的差异 ,而其相对的积极、进步意义和醒目的局限性也同时存在
2002年06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明信
《史记·秦本纪》说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 ,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历来注家、译家往往把“鸟身人言”解释为 :“中衍身体是鸟 ,能说人话。”其实 ,“鸟身”应属上读 ,鸟身之“鸟” ,为名词用如动词 ,中衍鸟身 ,即中衍刺飞鸟于其身 ,亦即所谓“文身” ,系图腾之标记。“人言”应属下读 ,即有人将中衍的情况言之于帝太戊。
2002年06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树民2002年06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惠莉2002年06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丹忱
日本右翼分子自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80年代和 1997年以来 ,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目的是企图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 :将日本描绘为神国 ;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 ;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 ;歪曲慰安妇问题 ;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 ;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 ,对比日本 ,发人深省。
2002年06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6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