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魁栋
五四运动表现的基本精神是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五四以来中国一代一代的爱国者们前赴后继,顽强拼搏,都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当代的爱国者仍要发扬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强国的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金才
考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如何评价,是一个极为复杂并且长期以来没有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领袖人物评价树立了光辉典范并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富斌
从知识经济视角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表现在:首先,它为我国步入知识经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它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现实的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第三,它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人才贮备。同时,这一科学论断还蕴含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信息时代,人们的认识要具有前瞻性或超前性;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时,要善于敏锐地抓住和致力于解决主要矛盾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晓燕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力,即现代工业力。现代生产力的快速提高,是由于竞争带来的技术进步的加速。而现代化在不同时期,虽然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正是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三次现代化浪潮,而且每一次技术革命总是给一批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遇。世纪之交的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发展高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积极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寇占奎
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概括式的定义,是便于操作的,从立法技术角度讲是合理的;商业秘密有四个构成要件:尚未公知性、经济价值性、实用性、管理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雍兰利
产业化是中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普遍致富的最佳途径。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开端,作为现代化经营与管理,其组织形式是一个关键因素,组织形式只有适应中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而不断创新才有生机与活力。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关键点是解决好土地长期承包与规模化经营的问题。微观农业产业化是具体经营管理中亟待研究的问题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文祥,孙靖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日益脆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核心组织,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它不应受美国的控制,而应遵循自己的宗旨,在加强对汇率和国际游资的监管、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帮助亚洲国家摆脱危机恢复经济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稳,孙健,王荣
由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而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动荡,不仅对美、欧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及金融市场稳定,这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美、欧、东南亚经济及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作一分析研究是有意义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骥
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展望未来,双方关系发展仍有很大潜力,尤其经贸合作方面,既有有利条件,也有障碍因素。对此,我们要着眼于21世纪和朝鲜半岛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采取建设性的战略方针,促进中韩关系的发展。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娟
“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军事实力的增强,从而对周边国家及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就是要离间中国与邻国乃至亚洲国家的关系,损害中国的形象,进而“遏制”中国的发展,以便从中渔利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海,李田贵
科学、公正、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是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模式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目的、标准、内容、方法等几方面构建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王学奇
“去”字是个多义词,在一些综合大字典和大词典中都列有多种义项,但该词在戏曲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表空间的用法等则不见涉及。借助戏曲语词资料,特对“去”字的表空间、表时间、表行为的趋向或持续及用作语助词、介词等多种用法和义项作了系统的补释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炳森
一些专家学者对《西厢记诸宫调》的难解语词曾先后作了注译、注释和考释,但尚嫌不够确当,值得商榷。举惺惺、二四、团剥、伽伽、顽羊角靶、骋无量、日煞到老、邓虏沦敦、针喇、羡觑、口啜、泼忏、骨胀等数例语词商解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山榜
今版屈原《离骚》一诗中之两“替”字,于韵不叶,于义不通,都应当是“”字,属形近而误。“”与“谮言莫入”之“谮”通假。复“替”为“”,原诗在音韵、语义、语法、逻辑诸方面就都妥贴了。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雨亭
《诗经》中的周人祭歌是研究我国文化渊源和流变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之一。从对后稷的溯源中可看到祭歌的文化底蕴;从祖灵信仰的社会功能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可看到祖先崇拜兴盛的文化基础。二者紧密相连,在相互纠缠和消长中显示出文化在诗歌中行走的历史轨道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许建平
人的情欲是推动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的发展动力,同样也是文学表现的重心。生命欲、钱财欲、情爱欲、权势欲、声名欲、安乐欲是明清小说人欲表现的核心内容,且因受德礼制约与西方相比具有三大表现特征:在道德覆盖下的情欲蠕动与借德善外衣的乔妆打扮;情欲追求者独立意识与创造精神的弱化;宗教拯救、梦想成真的虚幻色彩与乐天精神。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异样的身姿,留下了弯曲的轨迹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云
《围城》是由本文与插入本文两部分构成的,本文叙述的是现实生活,插入本文嵌入的是理性经验,这主要是指小说中引经据典、旁证博引的部分,具体表现形式是比喻和泛论,它们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独立自存的经验世界。本文与插入本文互为视点,互相冲突,在似与不似之间往返对照,既没有滞于现实生活,也没有停留在经验世界,从而使小说进入一个哲理的和艺术的世界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张玉霞
张爱玲的小说与现代读者达成了共识:1.现代人在时间流逝中所产生的劫毁无常的感受在张爱玲的心声中找到了解脱;2.其小说中渗透的价值观念,也是现代人经济意识觉醒后经济主导下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再现;3.其小说分别从幻想和现实两个方面,弥补了现代人对爱情的遗憾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祖谦
作为诗人和剧作家,席勒在创作实践中明显存在着背离艺术规律的概念化倾向;但在理论上,他关于文艺创作的主张却多有深契艺术特征之论,尤其是他所着力阐扬的“艺术的最高原则”更与他本人创作上的“席勒化”倾向恰相抵牾。这一原则的要点是倡导艺术表现的“纯粹客观性”,即要求在艺术创作中摆脱一切主观的和客观的偶然性,按照被表现对象自身的内在规定自然而然地加以表现,使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不露人为拟议、解说和雕琢之痕,显得好像和自然一样。这一论见明显有别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的“摹仿说”文艺观,而以其独具一格的理论价值为西方文论史谱写了新的一页,它传达着席勒对文艺创作审美特征的独到悟解和深刻体认,与中国传统文论中崇尚“自然天成”的一派文论家的创作观念颇为接近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蕾
建安与西晋文人妇女题材诗作各具风采,反映出两个时期文学的整体气象。建安文人的妇女题材之作内蕴浑厚,弘扬了建安文学的主旋律。西晋文人则在题材方面有所开拓,抒情角度有所转变,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西晋文学“力柔”、“采缛”的倾向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日红
知识女性在作品中讲述的民间并不是真正的民间,而是想象的产物,这样一个对于民间大众的叙事关系模式,即“想象关系”。这一想象分为两个方面:一、想象:作为策略的生成与发展。二、想象:作为自我的守护方式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洁
武则天对武氏宗亲的感情大体上讲有一个从厌恶排斥到信任偏袒的转变过程,诸武的命运也随之沉浮变化。这些变化给当时朝政带来了诸多影响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树民
江藩是纯正的汉学家,在经学上依经立说,有理有据。在史学上叙事简明,实事求是,不为个人恩怨所转移。所撰《汉学师承记》,阐述清代汉学家的学术思想、著述及师承关系,条理分明。但为其汉学家法所限,收采过于狭隘,导致汉宋之学门户之争的表面化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张怡梅
光绪皇帝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却不属于维新派阵营。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变革,但洋务派要保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而维新派则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要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光绪实际上是倾向洋务派的,他支持变法,是想借“变法”改变有位无权的傀儡处境,因而对维新派的许多主张虚与委蛇,实际推行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封建帝王地位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徐永志
晚清时期,由于传统、西力和政治变革三个要素的互动作用,沿袭了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婚姻与家庭观念发生了脱旧开新的历史性嬗变。它们的前后衔接、汇通与超越,实际上展现了婚姻家庭变革和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共同趋向,构成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一个基本环节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贾俊民,刘福会
刘少奇的北京调查,是这位伟人在我国甫入社会主义的转折时期所进行的一次开拓性调查研究实践,直接促成了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它不仅开辟了我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先河,而且推动了全党探索的深入,结下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前导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智慧,柴世森
地名是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并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历史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语言学价值,又具有文化学价值。本文将着眼于河北聚落地名探讨其文化内涵。文章首先讨论了河北地名自身的语言特征;其次探讨了现行河北地名及其文化内涵;第三,就河北地名的变迁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作了讨论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洪纪
性爱与文明的冲突机制,是本世纪人们最关注的主题,它在维持或消解传统制度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现代化的走势不仅带来了政治、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机遇和可能,同时,信仰系统的紊乱也在道德文化领域带来危机和挑战,由性开放引发的各种需要和欲求,开始孕育或形成颠覆古老文明的潜在力量。因此,认识性文明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心态结构特征,会为人们提供一个宏观的思考模式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