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几个问题的认识

    刘荣升

    过去,我们曾认为所有制越公越好,把“一大二公”当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大讲特讲。这种“大一统”的公有制形式极大地束缚了人们劳动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也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都是十五大在思想理论上的新贡献。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国有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思考

    李田贵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处在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客观上要求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建立一个集理论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建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作了一些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与模式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模式的建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与模式的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管理与模式的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产力效应

    霍观宇,范海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生产力。其生产力效应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功能以及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生产力效应的标准是:人的素质和生产力是否得到提高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完善我国权力制约机制的必要性

    张惠敏,公玉芬,张建鹏

    从权力的特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历史教训、我国的廉政建设现状等情况看完善我国的权力制约机制非常必要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国际政治新格局的未来走向

    王丽娟

    世纪之交,国际政治新格局的未来走向,倍受专家、学者关注。所谓美国的“单极世界”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成立的;美、日、德(欧)新三强主宰世界仍属“推论”;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是多极化,即“美、欧、俄、中、日”五大力量中心,其中,中国、俄罗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经济学的创新

    唐国增,刘运河

    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实现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家们必须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即必须站在人民、科学和生产力的立场上,去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因而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论

    聂华林,高新才,李自珍

    生态经济论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据此,提出了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原则;按照生态经济的效益原则,提出了这一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向,以及生态管理的对策与具体措施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企业集团的适度规模

    张广兴

    规模扩大往往被视为企业集团增强实力、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当企业集团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集团确能收到上述效果,即实现规模经济。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集团内部的管理费用也在不断上升,甚至会抵销节约的交易费用,造成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下滑,导致规模不经济。因此,企业集团的适度规模是由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和管理交易的边际费用及其他综合因素决定的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引进外资的技术导向战略

    崔茂森

    技术导向战略是在西方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和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指引下,依据我国十余年引进外资的实践提出的。坚持引进外资的技术导向战略可以实现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健康发展。其在引进外资的宏观政策导向上主要体现在:产业倾斜政策;厂商倾斜政策;以技术换市场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普遍知识到局部知识——当代西方哲学科学知识观的新动向

    刘郦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转变,从而引起了科学知识观的根本变革。传统的科学知识观,如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认为科学知识是普遍有效的,它不受我们与实践关系的制约。科学的最终目标是普遍知识,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从普遍理论演绎过渡到具体例证。与之不同,新一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卢兹(JosephRouse)则强调局部的、境域化的知识,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说是局部知识,体现在实践之中。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从一种局部知识过渡到另一种局部知识,并且只能以实践的、局部的方式来加以说明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薛定谔的真理观

    朱晓鹏,谭祖雪

    薛定谔作为一位著名的、有独特思想的科学家,其真理观是很富有典型性的。本文主要从科学、哲学与真理的相互关系、客观真理论等角度系统阐述了薛定谔的真理观;同时,还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以数学方法和直觉思维方式为主的关于真理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以及他所揭示的科学真理中关于真与美相统一的内在特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数学哲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傅德本,李敏霞

    数学哲学只对数学内部进行哲学考察是不够的,它还应拓展视野,把数学“提”到哲学的水平来加以认识,对数学作一种整体的,“外部”的哲学考察。本文对数学哲学、数学的定义、学科性质及哲学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哲学危机说”的认识误区

    孔令平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的一些同志在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境遇问题时,提出了哲学“陷入危机”的观点。有的文章甚至断言这种观点是哲学界的“共识”或“不争之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境遇是历史性发展,而不是“陷入危机”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主体实践理念的建构及其原则

    许斗斗

    实践理念的建构对指导主体现实的实践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体在建构实践理念时,是以真理性的认识为基础,以主体“内在尺度”中的主动性方面为要素,以价值原则中的善和美为建构原则。所以,主张实践理念的建构是真善美统一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只是建构活动的基础,甚至是主体一切活动的基础,并非实践理念本身。实践理念应体现主体的意志、目的、情感,因而只能是主体追求的善和美的统一和体现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简论《诗经》风雅传统

    周颖南

    “风雅比兴”是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风”、“雅”二义早就连用,用以指称诗文之事。我们从中国诗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风雅比兴”传统与诗歌文学兴衰的密切关系,凡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诗歌文学就发展进步,取得辉煌的成绩;凡背弃这个传统,诗歌文学就衰颓而蹈入迷途,一些萎靡颓废的、无思想性的、有害的以及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文艺就会泛滥;当进步的文学界重新标举“风雅比兴”,文学就健康前进,并在新的时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个传统。今天的诗歌毕竟是从昨天的诗歌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的经验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七月》新解

    郭令原

    《七月》所反映的是周先祖公刘在豳地的创业生活,诗作者距公刘时代较近,比起后来的《公刘》更能反映出公刘在创业过程中平凡的一面。也许因为太平凡,以致后人很难把它与倍受尊敬的这位周先祖本人联系起来,所以毛序说此诗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即认为写的是周族下层劳动者的生产和劳动情况;近人归结为反映阶级剥削和压迫内容的主张实肇端于此。然而,毛序之说并不足信。本文主要是对诗中所反映的历史及生活情况进行分析,以探究诗歌的内容。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专题拓展多元交汇走向民族小说史学——新时期中国小说史研究述评

    许建平

    新时期的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新气象,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小说作品和研究资料的系统整理、成批出版;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的本体化、专题化;小说史研究的民族意识与理论企仰。而从专题拓展多元交汇走向民族小说史学,是其学术历程。但建立既具有世界气象又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小说史学的努力尚处在创业阶段,存在着开拓有力,深细不足,建构粗疏等问题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玲、萧红小说女性塑造之比较

    张秀琴

    丁玲的作品多反映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的精神痛苦,其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作品借此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思想;萧红的小说重在反映传统妇女生的艰辛,其悲剧具有强烈的文化意味,作品主要表现了人道主义思想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土泥”与“狷者”——三十年代老向创作论

    田青

    老向是30年代的自由主义作家。从早期的幽默主义创作到抗战通俗文学实践,都自觉服务于民众。在30年代的创作中,他是唯一一位风格接近老舍先生的“京味作家”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杰作——《茫茫黑夜漫游》

    郑克鲁

    塞利纳一生写过9部小说,《茫茫黑夜漫游》是其代表作,它集中地包容了作者小说的写作题材。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部小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描写:战争,殖民主义在非洲,美国的繁荣和工人的艰苦劳动的对照,巴黎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并非不曾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集中在一部三十几万字的小说中加以描写,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有的甚至是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小说通过这些问题的描写,尖锐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善于运用简洁、自然的口语化的语言,是该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独特创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憾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国维“有我之境”美学特征辨析

    周祖谦

    长期以来,学界对王国维“有我之境”美学特征的阐释异说纷呈,存在严重分歧,并形成迥然有异的两个意见派别。一派认定,有我之境的特征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另一派则主张用“观我”和“意余于境”来概括该境界的特征。前者立足点局囿于王氏对有我之境的个别提法,失之浮浅,但其忠实于文本的研究态度及试图沟通王氏有关诸说的努力有值得肯定之处;后者探到了王氏“有我之境”理论话语的深层意向,却规避对其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说加以辨析,因而留下一处思维上的盲区。要获致对有我之境美学特征的科学理解,需要把问题置于王国维“境界”说的整体联系之中,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王氏关于有我之境的各种言论,对上述两派的研究思路予以批判性的整合,扬弃其各自的片面性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创造——本杰明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张清民

    德国美学家本杰明从现代科技的角度对素为人们轻视的艺术创造中的“复制”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给予了肯定性的论证,革新了文艺理论的视角,这给我们如何评价、接受正在勃兴的通俗文艺,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理论根据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训诂学断想

    周光庆

    训诂概指各种文献解释工作。其基本的解释模式,或基本的方法,是“诂—训—传”亦即语言解释与心理解释的有序展开与有机结合。训诂学就是关于文献解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学问。中国训诂学不仅有确定的研究对象,有效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而且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其发展前途是广阔的、多向的、久远的。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理清思路对阅读有什么用处——文章思路研究之三

    宋子江

    理清文章思路,对于阅读理解极有用处:它有助于理解文章中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识别文章的偏误;也大有利于文章的背诵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史学谈明清小说野史的价值

    王树民

    野史古已有之,到明清已成为小说的组成部分。明清小说野史蔚为壮观,大致分为纪实、传说、神话和幻想四部分,纪实部分的史料价值最高。其可被视为民间历史者,与“官史”、“正史”大是不同。所记述民间的现实的重大和一般的社会问题,为正史所不及,观点更是相悖,如前者反映的科举问题比后者更深刻、更有批判性。小说野史可补正史之阙,可纠正史之讹,具有存在的必然性,是研究历史的资源之一,应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中山宗教观的近代政治、文化蕴涵述论

    董丛林

    孙中山的宗教观有着较丰富的近代政治、文化蕴涵。它批判了传统的宗教鬼神观念;指出政治重于宗教,而“宗教富于道德”,故又主张“以教补政”。它还拿宗教和科学对比,认定“科学自然较优”。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较多地吸收了基督教义中济世救众等积极内容,并从基督教重视主义宣传得到革命信仰为何普及的启示。而作为基督徒的孙中山,又给世俗革命点染了一些神秘的思想色斑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骑士行为准则的基督教特征

    倪世光,许桂敏

    骑士制度根植于日耳曼人的军事传统,从最初日耳曼军事贵族的习俗到11、12世纪骑士的行为准则,教会实施了长期、广泛、深刻的干预和影响,使骑士行为准则带有典型基督教思想特征,给西欧社会带来了文明和进步。不能因为宗教的某些消极性而无视这一点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理解——《共产党宣言》与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综述

    韩树军,韩立红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理解——《共产党宣言》与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综述韩树军韩立红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由中国恩格斯研究会与武汉市委党校、武汉市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共产党宣言》与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于1997年11月12日至11月20日在武汉...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