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的开放战略思想

    王坤朝

    邓小平的开放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体现在:加入国际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逻辑;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很难成功的,不开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开放是对外与对内开放的辩证统一,以及开放的条件、基础、形式、方向等十个方面。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小平的风险意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耿香玲

    对于改革开放中的风险性,邓小平同志有深刻的认识。他对改革开放中风险存在的必然性有深刻的论述,对战胜风险的对策也有精辟的见解。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及其保护

    张俊飚,彭珂珊

    从现在到21世纪,衣业担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唯一途径是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在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所面临的许多不利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农业持续发展的条件,优化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的可行对策。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企业组织形式中的利益分化与协调

    刘彦平

    本文站在利益的分化与协调的角度对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进行了剖析,认为企业的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内部各有其独特的利益结构,这些不同层次的利益互相促进,又互相矛盾,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在其间疏导、协调。这一分析为实践中的企业形式的选择及对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理解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文化创建及方法论初探

    寇征

    中国文化的创建发展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方法的探讨和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创建者以及文化创建工作本身的思维理路进行了的反思并对文化创建发展的具体方法作了探讨。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子四端说再评

    张光成

    孟子四端说,其内容不是道德的后天律令而是道德的先天可能性,不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提出而是人的道德先天性向的揭示,它不是先验论的而是合理的。从理论基础说,它源于对先秦辩证思维“天人之际”在域的开拓。从其向道德、人文、社会的理论伸展说,它由“有诸内”而“形诸外”,以此善端基源发而为道德,人文,为政的宏大理论体系,并物化为相应的社会文明实践,从而形成与西方人学观、文化观不同的中国文明的人学观以及文化、文明谱系。这一中华文化的中核性学说,应是今日中国道德人文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要认识你自己──孔子的人学管窥

    王善和

    孔子把人从天上的神界拉下来,放在人世之中来认识人的本质规定性。孔子感性地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意识到自己是在社会情感的维系中群居在一起的,能意识到社会职责和义务,并能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自己。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列宁的具体真理观及其当代启示

    程家明

    文章探讨了列宁具体真理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并进而指出,要用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运用理论的同时创建新理论,并以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精神看待理论和实践。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亚里士多德在一般和个别关系问题上的二重性

    李素霞,杨彦辉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企图说明个别和一般关系问题的人。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在一般和个别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又表现为二重性。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楼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兼谈古典小说研究的方法与路向

    许建平

    新旧世纪之交,学术转型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逐渐向具体学科的操作潜移。红学在经历了文革的震荡和新时期以来的膨胀后,面临着史料和理论的双重困惑。建立多维整体思维考证模式和以创作心态学为中介的方法论结构,提倡理论评论中的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结合的双重原则,应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所面临的方法改革与路向选择.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俗文学的渊源与发展

    贾振华

    最早的通俗文学是古代神话。“汉乐府”、“志怪小说”、“轶事小说”是两汉六朝通俗文学的标志。标志唐代通俗文学成就的主要是“传奇”和“变文”。宋代的通俗文学以话本小说和说唱诸宫调为代表。元代的杂剧当属于通俗文学范畴。长篇章回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等的涌现,使明代通俗文学呈现一片繁荣景色。清代通俗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达到了新的高度,侠义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问世是近代通俗文学的特色。当代,通俗文学蔚为大观,关键在于提高创作质量。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奠基词坛 功不可没──略说唐五代四大名家在词史上的贡献

    梅韵

    唐五代是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词的形成期。唐五代词是文人词光辉的第一页,高华富赡,对后世影响甚巨。一代文学成就,往往以名家名作的出现为标志。文体的成立,更有赖名家名作的建树和影响。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四人,在词的形成发展工作中,对词体的确立和拓展,对表现手法的丰富和提高,以及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等诸多方面,各有其独特的奉献。本文仅从发展角度,对温、韦、冯、李四家的成就和影响,做一些探讨性的阐述,以期较为公允地评定其在词史上的功绩。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的考证 考证的“历史”──曹雪芹祖籍论争述评

    韩进廉

    “历史”不经考证难以复现其原貌。红学家们在半个多世纪的考证中共同谱写了考证曹雪芹祖籍的“历史”。从诸多考证文字的表层丰富性与深层逻辑性以及彼此见解的多歧性中,曹雪芹“祖籍丰润,后过辽阳”的“庐山真面目”日渐明析。史料证明:南京、北京、辽东、河北丰润、江西新建、真定灵寿,都留有曹雪芹及其祖宗的足迹。持“丰润说”者旨在从辽远的时空上“历史”地勾勒出一幅曹氏家族行踪图。持“辽阳说”者否定“丰润说”缺乏足够的“历史”证据。双方应在“双百”方针指引下,相互切磋,求同存异,以便进一步展示曹雪芹祖籍的“历史”原貌。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话剧透视

    倪宗武

    中国当代话剧已走过45年曲折发展的道路。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1949—1957)、发展阶段(1957—1966)、停滞阶段(1966—1976)、复苏阶段(1976—1979)、探索阶段(1980一)。从当代话剧坎坷的历程中,至少可得到两种经验教训:戒绝用政治运动方式解决文艺内部分歧;必须坚持“双百”方针。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象征与反讽──京派作家的城市小说

    刘淑玲

    以“乡下人”为审美主体的创作活动赋予了京派作家一个相同的共性:抒写乡土时的抒情和依恋与审视城市时的嘲讽和厌倦,这嘲讽不是用直露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遵循“和谐”、“适度”的审美原则。象征与反讽就契合了这种审美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实现了京派作家对城市的文化审视,使人性的异化现象得以鲜明而集中的表现,象征与反讽构成了京派作家城市小说内容与形式相互和谐的整体。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五四”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蕴

    宋红芳

    “五四”乡土小说创作表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普遍具有的悲凉感伤的美学风格。本文通过对创作者的悲剧思维倾向、作品的悲剧主题内涵和作品的悲剧表现方式三方面的分析描述揭示出了“五四”乡土小说所蕴含的悲剧意味。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呼唤信仰的壮丽篇章──谈张炜《家族》的思想底蕴

    刘明馨

    文章对张炜的力作《家族》的丰富内蕴作了探讨。指出这篇小说既有历史的深邃,又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并对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就作了具体分析。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希望与困惑并存──对中国普教及师范教育的思考

    孙鸿

    本文针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教育现状及中国教育的特点,从普及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探讨中国教育的对策和发展方向。在教育投资、教师待遇、师范教育、师资培训诸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

    王仲义,詹家锋

    自本世纪以来,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已成为引人瞩目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潮波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影响更深,对当今国际局势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它直接影响到国际战略格局的均衡。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因此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本文旨在对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作浅显的探析,以使人们更公正地去理解它。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宗教与科学的发展

    曹兴船

    宗教与科学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由于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二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相处、宗教压制科学、科学的发展冲击宗教、宗教被迫调整对科学的态度等几个阶段。本文通过对这几个阶段的历史考察,探讨了二者关系的发展走向以及我国现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背景的历史考察

    孙立峰

    本文阐述了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由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决定的,决非偶发事件,它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献”古今释义说

    辛战军

    “文献”,汉、宋学者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秦汉以后,“献”又渐失,而学者之释解纷纭。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光电声技术的日益普及,对“文献”的释义也更为科学。即“文献是指使用语言文字记录于各种载体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汉修辞与翻译

    刘元林,张振英

    本文论述了英语和汉语在修辞上各自的特点,讨论了在英汉互译时应遵循的规律。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柴宝芬

    目前,在外语教学中,有些人把课堂教学看作是限制性的,是对良好的语言教学的一种压抑。本文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以及语言课堂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心理影响进行了论述。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图法期刊分类表新旧版本的对比分析

    孙瑾

    本文从中图法期刊分类表新旧版本的对比中总结出二版分类表在类目与注释的数量上比第一版表均有大幅度增加,并把一版表中不适合类分期刊的美国与注释有针对性地做了合并、修改与补充,使之更为科学与实用。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教资料的专业性建设与管理

    李惠芳

    电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电教资料的建设与管理在电教事业的发展中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电化教育面临的形势和学科特点入手,分析了电教资料的专业化、标准化、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对电化教育发展的迫切性。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高师声乐基本功训练

    张群祥

    声乐学习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打开喉咙,即喉位的调节,之二是横隔膜的支持,就是呼吸对声音的支持作用;之三是头腔共鸣。在打开喉咙和有隔肌支持的前提下,面带欣喜表情,同时口腔肌肉保持松驰状态,用中等音量哼唱或轻唱的感觉,进而得到面罩共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声乐的基本功,一旦有机地掌握了它,你就有了驾驭声音的能力。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应强化信息意识

    朱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客观上要求编辑活动必须具备竞争能力。而编辑人员要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需要,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即强化搜集、辨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简介马列主义教学部是随新中国的诞生,河北师大的新生而建立,至今一直承担着全校文理各系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1993年成立的“河北师大经济理论教育中心”与马列主义教学部是同一套机构,属一班人员挂两个牌子...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以新教授

    汤以新教授1938年11月生,辽宁省庄河市人。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航空学院任教。1966年3月力。入中国共“党。工973年请调河北师大马列部任教至今。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为马列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学报...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光文教授

    沈光文教授沈光文教授1936年生,男,苗族,贵州省黄平县人。196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五年制本科毕业后,先后分配到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局从事教育科研、理论宣传,1973年调入本校马列教学部从事经济学教学。兼任本校马列教学部学术委员、河北省经济学会理...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