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工农兵方向与当代文学思潮——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50周年

    郭文静;

    <正> 《讲话》已发表50周年了,《讲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文艺工作者。《讲话》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最完整、最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为了很好实践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毛泽东特别重视创作主体的作用。要求“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

    1992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巴金在美学上给我们的启示

    王世德;

    <正> 巴金的文艺作品激动了很多人的心,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情共鸣,能强烈地给人以审美感染,产生巨大的审美作用。为什么他的作品能有这么巨大的审美作用?为什么有些作家竭尽全力,想使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功,能受到群众欢迎,能激起群众的审美感情,却总是事与愿违,不能成功?

    1992年03期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述评

    纪桂平;

    <正> 中国解放区文学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最初的收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党性,同时又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品。对中国解放区文学的研究,早在30年代末和40年代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工作一度相当活跃,但“左”的错误倾向也逐渐发展起来,到“文化大革命”,竟跌入了灾难的深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指导下,人们拨乱反正,更新观念,锐意创新,不但使遭到“四人帮”严重破坏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得以重新开展,而且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可以说,新时期的十几年,是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开始走向成熟、取得全面丰收、同时又提出许多新问题、极待探索前进的时期。

    1992年03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丰富·翔实·生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艺》评介

    甫介;

    <正> 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的时候,由孙国林、曹桂芳编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艺》一书隆重推出。这是一部大部头专著,120万字,图片320余幅,16开本精装出版。编排、印刷、装帧极为精美。它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的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的研究性专著,填补了这个领域中的一项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1992年03期 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豪放词成因新探

    崔际银;

    <正> “豪放”一词,最早见于《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显然是用来品评人物性格的。唐宋以降,有人借其品评诗词(如唐·司空图《诗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以豪放、婉约并举论词,始自明代:“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此后,豪放与婉约便成为评价词作风格、判定词人派系,阐释词史源流的重要标准。大致说来,婉约词题材较窄,格调婉丽,注重音律,多写相思离别,善用含蓄蕴藉的手法表现缠绵细腻之情。豪放词则以题材广泛、内容厚重、直抒铺叙、境界雄大、昂扬挥洒为

    1992年03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彭咸之所居”——屈原选择的未来之路

    吴淑玲;

    <正> 《离骚》中,有一个为屈原十分推崇的人物,那就是彭咸。《离骚》中,曾两次提及此人,一次是诗人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时,表示要法夫前修、绝不改变节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一次是诗人经过种种思考之后,表明心志:“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那么,彭咸的“遗则”是什么,彭咸的“所居”又指何,显然对理解诗人至关重要。然而,关于彭咸其人,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证据充分、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就无法理解彭咸,也无法理解诗人了呢?我看不是的。我们不妨从《离骚》本诗、屈原的传记、屈原的人格和屈原

    1992年03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白五律艺术论略

    宋心昌;

    <正> 李白的诗歌,最受昔贤时辈青睐的,当推七绝和乐府歌行。而其五言律诗,则有受冷遇之嫌。即便有若干论者对其五律作这样或那样的“探胜”、“索幽”,亦多为单篇鉴赏型的,缺乏系统、理性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想对李白的五律艺术作一些探讨。李白的五律,《全唐诗》载有七十余首。在初、盛唐诗坛上,除诗圣杜甫外,所作五律在七十首以上者,并不多见。初唐四杰、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高适等,五律篇什为数均不多,只有宋之问、岑参、王维、孟浩然、李颀等,方可与李白比肩。因此,

    1992年03期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艺术 哲理 情感 想象——对巴尔扎克艺术理论的几点再认识

    冀桐;

    <正> 巴尔扎克是一位被我国评论界谈论较多的作家,也是较少引起争议的作家;似乎由于这一原因,近两年人们对他的兴趣逐渐在淡化。其实,对这位作家的研究有许多方面还应开拓或深入,如,我们对巴尔扎克艺术理论的研究就仍显肤浅。从研究内容看,总是偏重其现实主义原则和典型化的论述,而对其艺术审美、艺术情感和艺术想象等方面的大量论述则极少涉足;从研究方法看,大都习惯于哲学认识论和文艺社会学方法的运用,很少有美学和心理学的切入。这种研究尽管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由于视角不够开阔,方法较为单一,因而,说不上全面和准确,甚至在某些方面背离了研究对象。为了把研究引向深入,本文想通过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的认识。

    1992年03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马克思的商品经济——一般与特殊理论的再认识

    高凤岐;王荣刚;

    <正> 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特殊反映一般。马克思正是运用一般与特殊关系的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性和本质。一长期以来,有的人总是把所有制视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原因。其实,这是不对的。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向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但是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6页)我国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充分

    1992年03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产力初级阶段论

    沈光文;

    <正> 笔者在研究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首次提出过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生产力初级阶段、生产力中级阶段和生产力高级阶段。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着重论述划分生产力三个阶段的基本尺度、生产力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明确我国生产力初级阶段的意义。一、划分生产力三个阶段的基本尺度

    1992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就最高成本价格理论与康世立同志再商榷

    唐国增;

    <正> 康世立同志是最高成本价格论的创始人。对最高成本价格论,我曾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上撰文商榷。1991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康世立同志的《就“最高成本价格”问题与唐国增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康文”),对我的异议给予回答,并进一步阐发了最高成本价格理论。反复拜读康文之后,我仍感最高成本价格论难以成立,故特撰此文与康世立同志再商榷,也望经济学界同仁参与争鸣。

    1992年03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哲学基本问题

    朱宝信;

    <正>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的确立则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改造。阐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关于本体、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传统本体论研究的是关于“存在(或世界)是什么”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全部哲学史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992年03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能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

    韩玉敏;

    <正>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讨论,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讨论中也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带根本性的观点和问题,有的人甚至提出了用所谓“实践本体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观点。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992年03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鉴赏者的心理活动特点探析

    曾奕禅;

    <正> 艺术鉴赏活动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与其他的认识活动有所不同,与这种认识活动紧密相联的心理活动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认识与理解艺术鉴赏活动离不开理性的思考,离不开对于鉴赏对象的理解,但这里的思考往往是与情感相结合,理解又往往是与感觉相结合,是这二者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鉴赏者通过艺术的鉴赏活动在思想上认识上所获得的提高,总是与自己的一系列的情感活动和变化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都知道,艺术具有认识和教育的作用,但作为一个

    1992年03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看实践范畴的规定——兼答段国炼老师

    王金福;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的实践,究竟是指什么,是指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指人类活动的物质方面,还是指包括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两种因素在内的统一的人的活动、人类生活?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了,至今还未能得到一致的看法。在实践本质问题上的争论,实际上暴露了不同的哲学路线之间的分歧,暴露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从对实践本质的各自不同的理解出发,人们在哲学上分化了。主张实践包括主观要素,实践是主客观统一的同志,走向两个极端。一些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选择哲学”,或“主体哲学”,或“实践本体论”哲学,或“实践哲学”(也叫“超越哲学”)。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主张“实践唯物主义”,但他们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质。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哲学倾向都有偏离唯物主义的危险性,或已经偏离了唯物主义。另一些人,看到了上述哲学的基本倾向,反对这种倾向,坚持唯物主义,但由于他们同样把实践看作是主客观的统一,因而不能把实践看

    1992年03期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开台圣王郑成功

    黄玉兰;

    <正> 开台圣王郑成功,对台湾的历史发展有着划时代的贡献,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崇敬的伟大民族英雄。他驱荷复台,开发宝岛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他壮志凌云、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光照万代。一、驱荷复台功盖千秋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又是紧扼西太平洋航道中心的战略要地,因此,成为外国侵略者觊觎的首要目标之一。早在17世纪初,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侵略者在两次侵占膨湖的阴谋失败后,便转舵东向,于1624年在台湾登岸,强行筑城修堡,逐步建立起殖民统治机构,向台湾的高山族和汉族同胞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压迫。台湾人民数十次的反抗斗争均屡遭血腥镇压,殷切期望大陆同胞的支援,共同赶走侵略者。

    1992年03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地理学中国情教育的内容体系

    王卫;

    <正>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实际情况,是指那些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展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决定着该国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国情是由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人口、历史传统等特征及上述诸方面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综合特征所表现的。并且上述诸方面及其相互作用对国情形成的贡献率大小是时间的函数。当今中国的国情是怎样的?综合众多学者的意见,可以概括如下:人口过多、底子过薄、教育文化科技水平低,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综合国力已属世界前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仍居世界后列。社会主义建设四十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艰巨的建设任务。

    1992年03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强化管理教育是提高专业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捷径

    潘庆成;

    <正> 课堂是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课堂任务的不断完成,实现着整体教学计划的最终完成。在体育实践课的课堂上,如何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以确保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教学计划,是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古时如此,现今亦然。只有把“严”字放在思想道德高水准的天平上,教师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客观效应;又只有把“严”字放在学生可塑性强的基点上,才会收到其应有的可靠效果。下面就实施强化管理教育,提高专业排球实施课教学效果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1992年03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师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问题探讨

    吴金昌;齐平;

    <正> 长期以来,由于高等师范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对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对师范教育特点重视和强调不够,使得高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我国和时代的要求。从对我校1981——1991届毕业生质量抽样调查情况看,在近3千名毕业生当中,专业思想不牢固、师德状况较差、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较差的情况各占相当的比例,并引起了用人单位的不满意。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中等教育的质量,而且也很难完成时代赋予高师教育的重任。因此,高师教育要提高质量,培养大批合格的、受中学欢迎的教师,就必须对高师教育进行大胆的改革,进一步明确高师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进而确定培养目标的具体标准,然后围绕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那么,时代要求今日的高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培养措施呢?

    1992年03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语言格调与教师形象

    邓叶川;

    <正> 每个人都要自尊、自重、自爱,而对于教师来说这集中体现在形象的自我塑造上——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美好的形象,这可以说是教师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谈到形象的塑造,自然就会想到仪表、行为、语言,亦即风度、气质、口才这些塑造形象的重要依凭。很显然,形象的塑造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其中语言的作用更为突出。对于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教师的语言已不只是一种交际工具,而是教师“行”的折射反映,是教师内在本质的外化形式,是教师学识、智慧和人品的一个综合表现: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在学生心目中。在形象塑造的诸因素中,语言可以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容貌不扬,穿着寒酸,举止拘谨的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显现出内在的高贵品格,渊博学识,出众才华,从而用自己内在的形象去赢得学生的钦佩和尊敬。

    1992年03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河北农村早婚多育问题的思考

    王晓东;

    <正> 截止1990年7月1日零时,河北省人口总数已达6108万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5300万相比,8年间共增加80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0多万人。如果按这一增长速度推算,到2000年河北省人口将突破7000万。“在本世纪末,将河北省人口控制在6450万”的计划将不能实现。当前,本省人口严峻形势的出现,尽管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受到第三次生育高峰的惯性影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计划生育管理上的失控,计划外生育(包括早婚早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生育)人口的猛增。仅以1989年为例,河北省出生人口为127494人,一孩占总出生人数的47.43%,二孩占35.63%,多孩占16.94%,仅多胎生育就达22万多人;妇女非法超前结婚比例提高,育龄妇女生育峰值年龄提前,从第三

    1992年03期 96-9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编辑应用文体》序

    杨焕章;

    <正> 由张得友、封纯珠任主编,冯春明任副主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同志集体编写的《现代编辑应用文体》,对于帮助编辑人员的实际工作,推动编辑理论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乐于向我国从事各种编辑工作的同志们推荐。尽管作者多次说明这本书是为青年编辑同志写的,可是我以为,这本书不仅对青年编辑有用,而且对于中老年编辑也是很有用处的。我国有不少编辑是半路改行过来的。中老年编辑中“半路出家”的尤其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这些人别的方面可能有一些专长,但做编辑却并不都是里手,甚至一些基本常识还有待熟悉,一些基本功还得从头练起。看了这本书,我就获益不少,知道了不少过去“不以为然”或“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东西。自问我还不能算是“编盲”,大体还可充数于“一般编辑”之列。于此可以推知,这本书绝不仅仅对于刚刚从事编辑工作的青年同志才是有意义的。

    1992年03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刍议

    冯振杰;

    <正>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建设人材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始终发挥着无以替代、不可割舍的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是支持并保障高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机构,是为四化建设培养生力军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整齐而单纯,但读者需求的特点是广、深、高、精、实,因此导读工作无疑也是十分艰巨的。

    1992年03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雕弓”直解

    崔际银;

    <正>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的最末几句。一般注家大都只对“天狼”作注:“指天狼星。古代常以它来比入侵之敌。这里是以天狼星喻西夏,因西夏正在西北方。”①有少数注家对“雕弓”作了解释:“画弓;饰有彩绘的弓。”②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不够确切的。《晋书·天文志上》记载:“狼一星,在东井东南。”可知天狼星的位置是在南方。作为文学大家的苏轼,似乎不应出现将天狼星的“正南”方位写成“西北”方位的常识性错误。打开星座图,答案豁然在目:在天狼星(属大犬座)东南方向有一个由九颗星组成的“弧矢”星群,其形状正象一副拉开的弓箭,箭头正对着西北

    1992年03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语素识别中的问题

    白俊耀;

    <正> 语素作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已经没有多少人表示异议了,语素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有影响的语法学者都注意了对语素的研究。新的教学语法体系把语素列为五级语法单位中最基本的一级语法单位。语素涉及的问题很多。就内容而论,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语素本身的问题,二是语素和左邻右舍的关系问题。语素本身的问题细分起来包括:什么是语素,语素的形式,语素的分类。语素和左邻右舍的关系问题,包括:语素和汉字的关系,语素和音节的关系,语素和词的区别,语素的组合等等。这两方面的问题,语素本身的问题当然应

    1992年03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调查概论》评介

    陈亮;

    <正> 随着高等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对于直接为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方法指导的社会调查课在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改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材建设是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总体效果。最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骥、李静克同志主编的《社会调查概论》不失为一本很有特色、比较适合高等院校社会调查课教学的好教材。

    1992年03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90年文科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选载统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排名第26位

    龚平;

    <正> 《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会刊)1992年第2期《文摘耦合与文摘质量评价》一文,对1990年全国400余家文科学报被《新华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三家文摘权威刊物选文情况,作了统计与分析。在《新华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被摘编较多的前40名高校文科学

    1992年03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