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写文学史的一条思路

    冯健男;

    <正> 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周年,又是"五四"运动70周年.要谈这40年的文学,就不免联系到"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发展,这是写大文章的大好时机.但我只能写一篇短文,一条思路,一点感想.1950年5月,《文艺报》发表丁玲写的《"五四"杂谈》,也算纪念性文章吧,而丁玲谈得亲切,有意思,其中谈到的重要之点是"五四"文学与建国前后文学的政治

    1990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文学必须为人民服务

    张海宽;

    <正> 文学与人民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中的重大原则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学与人民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文学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成为社会主义文学首先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仅就此谈点看法.社会主义文学为什么必须为人民服务呢?因为:(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文学是属于人民的.列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文

    1990年03期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犁文艺思想简论

    黄彩文;

    <正> 一个创作家和一个文论家在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它们需要不同的素质和才能.文学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热心艺术事业的人都能兼具这两种素质和才能,事实上只有少数人能在两个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建树,而孙犁便属此列.对作为创作家的孙犁人们已经说了很多,而对作为文论家的孙犁,我们的研究则很薄弱.我这里所要做的,就是企图勾勒出一个为创作家孙犁的浓重身影所遮掩着的文论家孙犁的另一幅肖像,当然,它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创作家孙犁的印痕.

    1990年03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略论茅盾在延安的理论成就

    孙国林;

    今年是茅盾同志延安之行5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志纪念.

    1990年03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合叙”漫议

    张博;

    <正> "合叙"是很古老的一种修辞方式,但对它比较系统的研究比较晚,而且多择取古代汉语的材料,好象它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其实,现代汉语也在大量地使用着.本文将择取现代汉语的材料,对"合叙"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合叙"有多种不同的叫法.有的学者叫做"并提式",有的学者叫做"分系式",有的学者叫做"分承",有的学者叫做"双提分承句",在杨树达的《汉文文言修辞学》里称为"合叙",并有专章予以例证.

    1990年03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私奉献的伟大女性——《琵琶记》女主人公赵五娘浅论

    奚海;

    <正> 《琵琶记》所塑造的赵五娘这一艺术典型,是中国戏曲人物画廊中最为生动鲜明,也是最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悲剧形象之一.不少剧种曾对原作加以改编,有的则直接以"赵五娘"的剧名广泛演出于我国的城镇乡村.著名表演艺术家周信芳(1895-1975)就有《赵五娘》的剧目,曾名噪于京剧舞台.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1901-1972)曾为赵五娘的悲剧性格所深深倾倒,他说:"《琵琶记》赵五娘剪发、描容、

    1990年03期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比较文学的研究

    赵泽宗;

    <正> 一、比较文学的源与流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比较文学的研究存在于它的名称出现之前.应该说,它是一种文学现象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升华的产物.因为用比较这一方法获得和交流知识,其本身和人类思维的历史同样古老而悠久.我国有几千年的古典文化传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我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它又善于和敏于摄取异域的文化思想素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因此,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同样是源远

    1990年03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吴树明;田凤琴;

    <正> 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方针.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治理整顿是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治理整顿也离不开深化改革的配合.它们的共同目标的是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治理整顿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党内外对党中央提出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议论,甚至有些误解和曲解,发生过疑虑.有人认为,治理整顿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受挫了、

    1990年03期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简宪安;

    <正> 自从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任务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应看到,经济生活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影响经济稳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产业结构失衡等,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整个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坚定信心,决不能麻痹大意.对当前的困难和问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

    1990年03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转换

    曹家麟;

    <正> 农村产业结构的转换是指农村产业结构由农业一元结构,向农、工、商、建、运、服多元结构的过渡.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自60年代始兴起于发展中国家.但截止目前看,还很难说已形成了成像的理论和方法.我国对此的研究,可以说是从1978年发轫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改革之时开始的.农村改革的成就之一——非农产业的崛起与兴盛,带来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也引起了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此问题的注意.

    1990年03期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说治理整顿

    李乃刚;马玉洁;

    <正> 治理整顿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也是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大家不会忘记,治理整顿前那种"百废皆举、市场繁荣"的景象:与人民生活必需品生产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相对抗的楼堂馆所越建越多越豪华,基建战线越拉越长.小汽车越坐越高级,真有汽车博览在中国的味道.这就是说,有相当多的资金用于最终消费,不能用于再生产.可就在同时,我国的能源、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却在潜移默化中显出危机——农业投资逐年减少,粮食生产几年徘徊,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遭到严重毁坏;1988年铁路运输由

    1990年03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县乡工业经营策略的选择

    石玉亮;

    <正>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县乡工业(本文指县属及县以下企业,下同)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乡工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来看,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随着治理、整顿工作的顺

    1990年03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警惕分配中的实物化倾向

    王书臣;

    <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物化.它广泛地存在于分配、流通、交换和消费诸领域,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产物,是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的.如企业物资的流入流出要服从于政府的调拨计划,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要的消费品也普遍采用了实物配给制即定量供应的办法.这种非货币化现象就其本质来说,是排斥市场机制的,一方面价格的高低、支付货币的多少,并不构成选择某种消费品的基础,另一方面,掌握了货币的购买力,并没有相应的权力要求获

    1990年03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

    王栋才;张铁刚;

    <正> 几年来,河北省衡水市商业系统适应改革开放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以坚持社会主义的经营方向为根本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稳定市场、平抑物价为己任,以竞争求生存、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国营商业不可少."调查结果表明,国营商业在国营、集体、个体多渠道流通的情况下,确实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1990年03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

    王文贤;

    <正> 金融系统作为社会资金活动的枢纽,是一个经济综合部门,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的地位、作用极为重要.十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金融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突出表现在金融战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扩大信贷服务,大力组织存款,积极发放贷款,融通和调节资金,为促进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不能不看到金融体制改革中,还存有许多问题,在不同

    1990年03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企业的应变能力

    吴章义;白建堂;

    <正> 社会主义企业是一个开放与适应的系统,由于企业的这种开放的特质,于是便时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又由于企业是一个适应的系统,因此,就必须维持一个"适者"的地位.当今时代是一个变动着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技术都在变动,而且是快速的变动.对此,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进行有效的主动变动,而实现主动的变,有目的的变的最佳选择,就是要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上下功夫.何谓企业的应变能力呢?企业的应变能力是指企业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变

    1990年03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础管理与管理现代化

    高金逍;石峻;

    <正>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现代化管理和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推行现代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化管理是进一步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加速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必要方法和手段.它们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把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与推行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齐抓并管,是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重要方面,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1990年03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激励

    李祝尧;吕吉泽;

    <正> 所谓激励,是从各种因素上激发人的思想动机,即通过满足和发展人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要,使之振作、奋起,以极佳的精神状态,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出最佳的智能效率,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激励是一种有效的现代领导方法,是行为科学的精华,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正确认识和运用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内在潜能,使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以坚强的自信和高昂的斗志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1990年03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谈目标型企业文化

    王栋才;韩金兴;

    <正>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崭新领域.企业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以宗旨、信念、价值观念武装职工的头脑,以形成好的传统、习俗,使职工都能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而自觉努力.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按着侧重点的不同,企业文化可分为目标型、竞争型、团结型、激励型和服务型等多种.本文要着力探讨的是目标型企业文化.

    1990年03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相对绝对交替论质疑

    施鹤龄;

    <正> 近年来有的同志认为辩证法的核心不是对立统一规律,而是相对性和绝对性,并对世界发展的总过程做了新的描述,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对和绝对无限交替循环的过程.本文试对这种交替论提出质疑,以此就教于学者和读者.一相对和绝对确实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长期以来,哲学家们几乎无时不在运用这对范畴来认识和说明世界.虽然如此,人们对相对和绝对这对范畴本身的

    1990年03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自然系统论”及其意义

    杨晓雍;

    <正> 客观世界以其一元的物质性而表现为一个巨大的统一整体.自从黑格尔以来,这一认识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统一性被看作是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的普遍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科学和哲学就是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寻求着这些联系的一般形式.对客观世界的统一性的认识,是科学和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上述认识从经验上升为理性,使统一性原理成为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同时也成为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1990年03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师德浅谈

    武蕴成;霍春;窦桂丹;

    <正> 一道德这一概念,古已有之.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志于道,据于德"(孔子)和"尊德乐道"(孟子)等说法.那时的道和德是两个概念.后来荀卿开始把道德二字联用,提倡"道德纯备".明代学者焦竑对道德又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说:"道者,人之共由;德者,人之自得."意思是说,"道"是人们所共同遵循的规律和规则;"德"是人们对规律和规则认识修养后自己所得.在我国历史上,道德通常是指调整人

    1990年03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双重人格初探

    郑坤英;

    <正> 大学生人格呈现诸多特征,其中双重人格最为突出.大学时期是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显著变化的时期,他们开始了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无忧无虑成长为独立承担责任的成人的过程.同时,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思潮,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因此,正视大学生的双重人格,防止出现人格发展中的停滞或变异,使其健康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990年03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读者工作及读者工作规律

    泉才;

    <正> "读者工作学科"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读者阅读需求规律和读者服务工作规律的新兴学科.它的提出和建立不过是近十年来的事,现今还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有许多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总结,有些理论问题也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拟就"读者工作"的含义、读者工作的基本矛盾和读者工作规律问题谈几点认识.

    1990年03期 110-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