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铭;孙福田;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解决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结束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局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也完全可以采取"一国两制"的原则,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不仅是现实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为"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1985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友春;
<正>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从芦沟桥事变到1945年,中国大片河山,成为日本统治的沦陷区.日寇在沦陷区除了进行大屠杀,治安强化运动,军事清乡以及奴化教育外还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妄图达到其灭亡中国的目的.本文就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1985年04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建国;
<正> 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看作是前者以公有制为基础后者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两种社会经济形式,认为二者截然对立、互相排斥,是不能统一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经济既然是计划经济,那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商品经济,二者不能共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之中.即使社会主义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那也不能把它称作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
1985年0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荣汇;
<正> 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当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全盛时期.斯密总结了近代初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并在吸收了重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整
1985年04期 17-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国林;
<正> 从来还没有一本书象《红军长征记》那样,引起我如此强烈的兴趣.我每读一遍,都为它所显示出的钢铁意志和崇高理想激动不已.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一曲英雄的颂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读者推荐这本书.
1985年04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葱秀;
<正>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1985年04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毕庶春;
<正> 古人关于"巧似"、"形似"的论述,最早见之于六朝时期的文论中.它们或以"巧似"、"形似"来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譬如:《颜氏家训·文章》:"何逊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诗品·晋黄门郎张协》:"巧构形似之言".
1985年04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晓茂;
<正> 《西厢记》的语言,风流蕴藉、优美含蓄、仙风神韵,令人倾倒,在整个杂剧中,是不可多得的.王实甫能在语言上取得如此成功,向群众学习,大量提炼方言口语并运用自如,是一个重要因素.王季思老先生的《西厢记》校注本(1978年版,以下引文均系
1985年04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瑞;
<正> 《人的命运》来到中国二十八年,有似这小说的主人公,命途多舛,竟也是出生入死,很受了一番磨难.近几年,境况虽有好转,恢复了名誉,却仍然受着某种程度的冷遇.这牵涉到批评的标准和态度,评论者的权力和职责,创作的自由和界限.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思想和文学的发展,应当重视.
1985年04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书来;
<正> 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著名哲学家格·克劳斯所著《形式逻辑导论》介绍: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规律是亚诺德和尼柯合著的、出版于1662年的《波尔罗亚尔逻辑》(原名《思维的艺术》)里首先提出来的.300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大的争论,国内现在不少形式逻辑教材都写上了这一内容,说法大同小异,对此好像是没有什么需要再说的了.但是,据我看,对"什么是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规律,如何表述它更为科学"这个问题,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
1985年04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宝荣;
<正> 文字"通假"是一个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重要问题.什么叫"通假"?它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语言学界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有关学者和专著对此历来众说纷纭.
1985年04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进廉;
<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著名诗篇《观书有感》二首之一.他讲的是读书,这里借以说明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相媲美的元曲——这镜子般的一池清水之所以"清如许",也只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
1985年04期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
<正> 近年来,由于教学和研究上的需要,涉猎了一点古今中外思想家的论著.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值得人们注意,那就是:处于革命时期的剥削阶级及其代言人,往往提出一些似乎是超阶级的、貌似代表全民或全人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剥削阶级的这种思想称之为"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并对此发表过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意见.这些意
1985年04期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夫龙;
<正> 新时期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左"的僵死的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在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重新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本文试图对这一重要理论问题,谈淡个人的粗浅认识.
1985年04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焕诚;
<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是我们党在十二大郑重提出的科学论断.要深刻理解这一命题,应该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历史发展特点上进行研究.
1985年04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明贵;
<正> 对社会存在范畴的理解目前我国学术界是极不一致的.焦凤贵同志在《河北师大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上所著《试论社会存在》一文,认为社会存在仅仅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包括其他因素.因此,地理环境和人口不能归属于社会存在.如果把它们归属于社会存在,那么就会使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变为三元论.把地理环境归属于社会存
1985年04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纪河;
<正> 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介问题,概括起来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韦昌辉是"混入农民革命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是"发动天京反革命政变的罪魁涡首";另一种则认为韦昌辉是"犯有杀人过多错误的农民领袖".对以上两种意见,笔者不尽苟同.为了使问题深入地讨论下去,以求得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鄙人不揣浅陋,谈些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敦于史学界的先辈和挚友.
1985年04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燕军;
<正> 对西方世界的认识,至少在明末耶苏会士东来之后.然而对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华夷之辨"观念的反省,却是在清朝道光二十年的鸦片战争战败之后.由于当时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民族危机,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对西方作了主动的了解与介绍,并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举起了向西方学习的大旗.尽管他们向国人介绍西方世界还
1985年04期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三立;程培杰;
<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本世纪近几十年中所形成的系统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系统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是由一定的要素所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动态系统.每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都有其组成的要素、结构和功能,而系统之间又按一定的层次结构连成更大的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总是运动变
1985年04期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商聚德;
<正> 刘因是元代重要思想家,与许衡、吴澄齐名.其再传弟子苏天爵(官至吏部尚书)曾撰《静修先生刘公墓表》(以下简称《基表》),对刘因的生平与学术思想作了论述.《元史》有《刘因传》(以下简称"本传")内容多据《墓表》.《宋元学案》有《静修学案》.刘因的著作有《静修先生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传世.这些都表明,在相对沈寂的元代哲坛上,刘因占有一席地位.
1985年04期 107-1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