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破产失权的法理新解与规则重塑——以利益衡量为中心A Re-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Bankruptcy Disqualification and Rule Reconstruction: Interest Balancing as the Core Framework
赵德勇,王沛霖
摘要(Abstract):
个人破产失权作为个人破产法构建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立法中并未有成熟制度,学界对于个人破产失权的认识未形成共识。无论是依据破产可责性的惩戒主义,抑或是基于防止破产制度滥用的威慑功能,皆会导致个人破产失权面临解释困难与价值错位。鉴于个人破产立法的价值取向、债务人更生与债权人债权实现的现实需求,个人破产失权的由来以及正当性基础必然要诉诸于利益法学。首先,应以利益冲突决定利益衡量的适用;其次,衡量经济利益与观念利益、一般利益与特殊利益、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三对范畴;最后,在我国立法中应当采用折中的失权生效模式、确立以个人信用为核心的失权裁判标准、创设个人破产失权的抗辩事由、构建意定与法定并存的失权制度模式。
关键词(KeyWords): 个人破产制度;个人破产失权;惩戒主义;威慑功能;利益法学;利益衡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德勇,王沛霖
DOI: 10.13763/j.cnki.jhebnu.psse.2025.05.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万一、高达:《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
- (2)何欢:《破产惩戒主义与破产救济主义的立法抉择》,《法学》2024年第10期。
- (3)袁跃华:《近代英国个人破产观念的变迁》,《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 (4)许德风:《论个人破产免责制度》,《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
- (5)徐阳光:《个人破产法的范畴厘定与误区纠偏》,《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1期。
- (6)巴于茜:《个人破产失权制度与复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与规范构造》,《汉江论坛》2024年第2期。
- (7)徐国栋:《罗马破产法研究》,《现代法学》2014 年第1期。
- (8)徐阳光:《个人破产免责的理论基础与规范建构》,《中国法学》2021年第4期。
- (9)高泓:《个人破产失权和复权制度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法学》2024年第3期。
- (10)赵万一、高达:《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
- (11)曹启选:《构建个人破产制度的若干思考——以深圳探索经验为例》,《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1期。
- (12)贺建军:《惩罚的正义——在惩罚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1期。
- (13)齐砺杰:《债务危机、信用体系和中国的个人破产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
- (14)吕世伦、孙文凯:《赫克的利益法学》,《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
- (15)吴从周:《概念法学、利益法学与价值法学:探索一部民法方法论的演变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203-205页。
- (16)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1页。
- (17)韩长印:《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与破产程序的驱动机制》,《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 (18)文秀峰:《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兼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221页。
- (19)高泓:《个人破产失权和复权制度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法学》2024年第3期。
- (20)汤维建:《论破产法上的复权制度》,《法学家》1996年第5期。
- (21)张秀全:《商务法基本原则研究》,《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
- (22)李帅:《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进路——以对个人破产“条件不成熟论”的批判而展开》,《商业研究》2016年第3期。
- (23)范志勇:《论自然人破产失权、复权法律制度:多元价值革新与双重体系构造》,《经济法学评论》2020年第1期。
- (24)刘冰:《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中外法学》2019年第4期。
- (25)庞德:《法理学》(第3卷),廖德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7-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