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障碍及其克服Application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to Patent Rights in China: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董春华
摘要(Abstract):
我国专利相关法律并未规定善意取得制度,但法院已广泛利用善意取得制度解决专利权纠纷。法院仅依据善意取得的三要件解决专利权纠纷,未考虑无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以无权转让合同有效为要件,是物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规则,适用于专利权善意取得之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850条规定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合同无效,使无权转让专利权合同当然无效,构成专利权适用善意取得的障碍,法院适用善意取得也有违法之嫌。可限缩技术合同无效条款的文义或依目的解释,排除该条款导致的合同效力瑕疵对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影响。更有效的路径是删除该条款,依据合同一般规则判定无权转让专利权合同的效力,为将来的立法规定专利权适用善意取得留出空间。
关键词(KeyWords): 专利权;善意取得;合同效力;无权转让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问题哲学理论前沿与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ZDA026)
作者(Author): 董春华
DOI: 10.13763/j.cnki.jhebnu.psse.2025.05.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王晓芬:《专利权属纠纷中善意受让人保护问题研究》,《科技与法律》2020年第2期。
- ②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3)民申字第2320号。
- ③ 参见代表性案例:高森喜与广州美吉第六感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广州美茜日用品有限公司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民事判决书,(2015)粤知法专民初字第520号;安徽省中车科技有限公司与潘晖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民事判决书,(2020)皖民终343号;荣易与上海伊莱茨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案,最高人民法院二审民事判决书,(2020)最高法知民终1272号;上海将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与上海火柴盒玩具有限公司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民事判决书,(2022)沪民终734号。
- (1)《民法典》第311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让人主张依据民法典第311条规定取得所有权的,不予支持:(一)转让合同被认定无效;(二)转让合同被撤销。
- (3)戴哲:《论知识产权适用善意取得规则的合理性及其限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 (4)王利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崔建远:《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设计——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立法论》,《河北法学》2006年第3期。
- (5)陈永强:《特殊动产多重买卖解释要素体系之再构成——以法释[2012]8号第10条为中心》,《法学》2016年第1期。
- (6)吴国喆:《善意取得制度的缺陷及其补正》,《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 (7)王利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 (8)刘家安:《善意取得情形下转让行为的效力》,《法学》2009年第5期。
- (9)崔建远:《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1-72页。
- (10)朱庆育:《中国法上的买卖契约与物权变动》,《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3期。
- (11)参见典型案例:安徽省中车科技有限公司、潘晖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皖民终577号民事判决书;邓锦洪与晋江万代好玩具有限公司、邵炽良专利权权属纠纷上诉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粤高法民三终字第460号民事判决书;王连喜与史长山等专利权权属纠纷,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京知民初字第1929号民事判决书。
- (12)参见山西旺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与王连喜专利权权属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京民终550号民事判决书。
- (13)参见林信昌与中山市桂系演义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案,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2014)中一法知民初字第62号民事判决书。
- (14)李显东主编:《中国合同法要义与案例解释》(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4页。
- (15)段瑞春:《技术合同》,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 (16)无权专利申请人申请专利使技术成果以专利权而非技术秘密的形式存在,故无权转让专利权是无权转让技术秘密技术成果的承袭,不影响真正权利人主张专利权,无论该技术成果以何种形式存在,权利归属均为真正权利人,这一点得到司法实践的印证。
- (17)陈坤:《法律推理领域中的形式逻辑及其不可取代性》,《环球法律评论》2022年第6期。
- (18)柳经纬:《论欺诈、胁迫之民事救济——兼评〈合同法〉之二元规定》,《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
- (19)吴光荣:《中国民法语境下“合同效力”的层次性》,《现代法学》2024年第1期。
- (20)曹守晔:《〈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海商法研究》2024年第1期。
- (21)王利明:《论编纂式法典化》,《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12期。
- (22)刘国:《目的解释之真谛———目的解释方法中的“目的”辨考》,《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 (23)钱炜江:《论司法裁判中的目的解释》,《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5期。
- (24)蒋志培主编:《技术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 (25)孔祥俊:《法律方法论》(第2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889、899页。
- (26)谢鸿飞、朱广新主编:《民法典评注合同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第418页。
- (27)汤茂仁主编:《知识产权合同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 (28)王利明:《合同无效制度》,《人大法律评论》2012年第1辑。
- (29)王卫国:《论合同无效制度》,《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 (30)陆青:《合同解除效果与违约责任——以请求权基础为视角之检讨》,《北方法学》2012年第6期。
- (3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75页。
- (32)参见东莞市骥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周口市三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专利权权属纠纷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粤民终1268号民事判决书。
- (33)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债法总则编合同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