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影响政治安全的逻辑理路与风险规制Big Data and Political Security: Risk Generation Logic and Regulatory Governance
赵娟娟
摘要(Abstract):
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各个领域开启爆炸式的数据化过程。数据信息嵌入国家安全治理领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赋能在给政治安全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国家网络主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维度的政治安全风险,增加网络主权冲突的可能性,加剧国家与社会治理危机,冲解政治认同。大数据的技术赋能、安全赋能和权力赋能是诱发政治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树立大数据思维并培养大数据时代的政治安全意识,强化技术手段建设与人工把关水平以提升国家政治安全效能,完善制度设计以优化国家政治安全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大数据时代政治安全风险的智慧治理之策。
关键词(KeyWords): 大数据;政治安全风险;治理策略;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资助项目“网络空间执政党政治安全的风险挑战与战略应对”(项目编号:GZC20232452);;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的生成机理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5-22JH-408)
作者(Author): 赵娟娟
DOI: 10.13763/j.cnki.jhebnu.psse.2025.05.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360发布《2024年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研究报告》,https://mil.sohu.com/a/858118068_121888860,第7页。
- ② M.Dillon & J.Reid.“Lobal Liberal Governance:Biopolitics,Seurity and War.” Millenni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30(1),2001.
- (1)余丽:《关于互联网国家安全的理论探讨》,《国际观察》2018年第3期。
- (2)吉鹏、许开轶:《论新时代政治安全视阈下我国网络主权的维护》,《电子政务》2019年第2期。
- (3)雅克·阿塔利:《未来十五年》,赵斌斌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版,第3页。
- (4)张爱军、王芳:《“大数据杀熟”的政治安全风险》,《未来传播》2021年第2期。
- (5)孙会岩:《人工智能技术视野下党的政治安全:机遇、风险与治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9期。
- (6)侯东德、张丽萍:《算法推荐意识形态风险的法律防范》,《重庆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 (7)张彦华、崔小燕:《网络社群行为规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及其风险治理——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 (8)张彦华、徐帆:《人工智能影响政治安全的逻辑及其风险治理——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2期。
- (9)吴小君:《舆论应对危机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8页。
- (10)罗伯特·洛根:《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88页。
- (11)佩德罗·多明戈斯:《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黄芳萍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第91页。
- (12)魏斌:《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融合路径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2期。
-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日。
- (14)黄道丽、胡文华:《中国数据安全立法形势、困境与对策——兼评〈数据安全法(草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 (15)伍小乐:《论大数据主权的生成逻辑》,《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 (16)顾兴斌、章成:《对主权概念在国际法上地位的再认识》,《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 (17)徐玉梅:《身份意义与权能意义:国家数据主权治理法治化》,《行政论坛》2021年第6期。
- (18)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 (19)吴理财、王为:《大数据治理:基于权力与权利的双向度理解》,《学术界》2020年第10期。
- (20)文禹衡:《数据确权的范式嬗变、概念选择与归属主体》,《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 (21)郝龙:《“计算”的边界: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 (22)Guo Lei,Vargo C J.“The Power of Message Networks:A Big Dat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Agenda Setting Model and Issue Ownership.”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18(5),2015:557-578.
- (23)刘波:《人工智能对现代政治的影响》,《人民论坛》2018年第2期。
- (24)林奇富、贺竞超:《大数据权力:一种现代权力逻辑及其经验反思》,《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 (2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96页。
- (26)高兆明:《“数据主义”的人文批判》,《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 (27)艾伯格·特斯洛·巴拉巴西:《爆发》,马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0页。
- (28)王小芳、王磊:《“技术利维坦”: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的潜在风险与政府应对》,《电子政务》2019年第5期。
- (29)唐庆鹏:《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逻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2月20日。
- (30)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李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 (31)张彦华、徐帆:《人工智能影响政治安全的逻辑及其风险治理——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2期。
- (32)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李伦等译,第1页。
- (33)张彦华、徐帆:《人工智能影响政治安全的逻辑及其风险治理——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