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研究

  • 意识问题的现象学与心理学视角

    倪梁康;

    关于意识,目前有两个基本的定义:第一,主观体验;第二,信息。这两个定义代表了意识理论研究的现状,也指明了意识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前一个意识定义是意识哲学与意识现象学的,后一个意识定义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心理学的位置处在两者之间,因而它既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前一个定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后一个定义。后一个意识定义是可能的,但无法取代第一个定义。事实上这两个定义不能相互还原。只是对这一点还需要做原则性的论证。无论如何,在意识问题成为热门的课题的当下,要想理解意识,我们需要在现有的意识心理学和意识现象学之外另立一门新的意识科学。

    2020年02期 v.43;No.205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 ]
  • 胡塞尔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推进

    郭继民;

    胡塞尔的现象学同康德哲学有着诸多渊源,这尤其体现在二者所解决的问题及所运用的先验思路上。某种程度上,胡塞尔推进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至少在先验主体、先验时空、认知对象的构造乃至物自体的消融等问题上,当然这个推进是以试图克服康德的二元论为前提的。胡塞尔现象学曾造就了蔚然大观的现象学运动,并引致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出现。

    2020年02期 v.43;No.205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历史研究

  • “宗庙”与刘贺政治浮沉

    王子今;

    刘贺政治生涯出现大起大落的情节:因"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刘贺得以入长安。因霍光"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他践帝位27日即被废。刘贺的罪状,还包括"祖宗庙祠未举","祠昌邑哀王园庙"。其最后政治结论的宣布,与宗庙未曾认可有关,即所谓"未见命高庙,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废刘贺事,"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后得封海昏侯,竟然终生不能参与宗庙祠祀,"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宗庙在刘贺政治浮沉经历中的作用,与秦汉帝国努力推崇的先祖崇拜有关。是否"可以承宗庙"是帝位继承人选择的决定性要素。可以作为历史参照的,有秦二世胡亥自称即位得到"宗庙"认可的湖南益阳兔子山简牍文字:"今宗庙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

    2020年02期 v.43;No.205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 ]
  • 临湘县的地理环境与走马楼吴简

    安部聪一郎;

    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东汉三国时期的简牍中,以1996年出土的走马楼吴简为最早。其中留下丰富史料残留的以临湘县最多。在整理与临湘县地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时代的史料,如《水经注》《资治通鉴》《长沙县志》等来推定吴简中出现的临湘县地名,厘清临湘县周边地理和交通情况、浏口的位置和特点,这样便可具体把握当时临湘县社会的地理空间范围。

    2020年02期 v.43;No.205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魏晋南北朝辟召制度述略

    张旭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辟召制度分为公府辟召和州郡辟召,凡公府长官、州郡长官均可自行辟任僚属。魏晋时期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公府辟召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州郡辟召则地位下降,成为寒人的入仕途径。南朝高门子弟多由吏部铨选直接入仕,公府辟召稍显沉寂,州郡辟召则出现了士族化趋向。北魏太和改制后,公府辟召与"资荫制"合流。齐后主时州郡辟召发生变化,州郡佐吏由君主敕用,地方大族势力开始衰落。

    2020年02期 v.43;No.205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新中国民贸民品政策史论

    杨思远;

    新中国70年,民贸民品政策历经"三起三落",显示出这项政策具有超越制度、体制和特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内在必然性。民族问题的长期存在,既要求坚持实行民贸民品政策,又要求适应不同时期制度、体制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内容和形式。

    2020年02期 v.43;No.205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 ]

阐释学与文学理论

  • 走向阐释学的文学理论——40年来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回顾与瞻望

    李春青;

    40年来,中国的文学理论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演变之路,从时代精神的表征转而为专业化追求,从"宏大叙事"转而为微观探讨,从辉煌到沉寂,从曾经的昂首阔步到今天的歧路彷徨,终于,"文学理论向何处去"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根据近年来文学理论演变的整体趋势以及学理逻辑来看,走向阐释学或许是未来文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至少应该是可能的出路之一。走向阐释学的文学理论在思维方式、言说方式、言说指向和研究对象等方面都与传统的文学理论具有根本性差异。

    2020年02期 v.43;No.205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5 ]
  • 诠释学与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学理论

    李建盛;

    诠释学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人文科学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而文学与作为文学阐释形态的理论无疑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文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对象具有不同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独特表现方式和特征,作为人文科学理解的文学理解有其自身的阐释方式和独特路径,不同的诠释学形态都为作为诠释学人文科学的文学理论提出有益的洞见,今天的诠释学文学理论应体现诠释学的对话精神,在多维度的诠释学视野中建构诠释学的文学理论。

    2020年02期 v.43;No.205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 ]
  • 谈谈“文学阐释”的定位问题

    史钰;

    "文学阐释"是对文学文本的演变过程、存在方式、意义价值等多角度的言说,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一样,都是对文学意义的审视与反思。然而三者在审视的视角、方法的选取上多有不同。"文学理论"试图寻找文学的本质、规律,是将具体的文学现象抽象化、理论化,"文学阐释"则是运用某种理论或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言说与意义建构。"文学批评"一般是指对文学文本妍媸美丑的分析与评价,"文学阐释"则意指对文学文本字面含义背后的深层意义的剖析与揭示。文学史研究是关于事实的言说,"文学阐释"则是关于意义的言说。

    2020年02期 v.43;No.205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唐诗之路

  • 驿路唐诗边域书写中的丝路风情

    吴淑玲;

    在驿路唐诗的边域书写中,与驿路相关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地理与自然风光、安西边塞的功业理想、戍守远边的边思,也有反映安西丝路风情的作品。在反映安西丝路风情的作品中,诗人们关注到了来自异域的文化使者、匹马独行的军队驿使、商旅往来的声声驼铃、民族杂居的特殊景观、驿路两侧的异域风俗景观等。这些诗歌,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丝路印迹,成为我们了解唐代安西边域地区生活的一个视角。

    2020年02期 v.43;No.205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论馆驿与唐宋诗的关系

    李德辉;

    馆驿诗是唐宋诗中较有新意的一类,这样的诗唐以下各朝都有,但以唐宋的最好。唐朝将古代驿站传邮、待客、交通运输三项功能都整合到驿站里,驿站变成了综合性的交通机构。驿制的改变、功能的扩充不仅让驿站的地位提高,发展加快,也为馆驿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中晚唐,随着管制的放松,大量从前不能入驿的中下层文人都进入馆驿,携带随从,开展多样化的文学活动。受此影响,馆驿诗的创作形态和作品内涵都日益丰富,更能够反映世态人情和不同的时代面貌。馆驿作为艺术要素融入诗中,大大拓展了中晚唐文学表现生活的深广度,也固化了诗作的时间和空间,推动了暮夜、晨朝诗的发展,形成了有别于一般行旅诗的独特意象群,使得诗歌朝着生活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五代北宋延续了这一趋势,馆驿诗继续朝着生活化、通俗化的道路发展。南宋的馆驿诗艺术水准较之北宋又有进一步的提高。因而宋人的馆驿诗,又进入新的艺境,对其价值应当重估。

    2020年02期 v.43;No.205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 ]
  • 李白文化的东亚传播与接受——以韩国汉诗文献为中心

    沈文凡;孙千淇;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李白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诗仙不只有诗作的巧夺天工,更有着璀璨炫目的灵魂与思想。从盛唐时期开始,同处于东亚板块的以韩国文人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即深受李白文学创作的影响。李白至情至性,他的疏狂,他的醉吟,他五岳寻仙的飘逸都广为东亚韩国仕子们所推崇接受。同时,以崎岖的"蜀道"意象为代表的对命运险阻的抒情慨叹,以及其所蕴含的对生命的哲学化审思——"四十九年非",亦成为被追捧的固定抒情范式广为流传。以韩国汉诗文献为中心展开研究,能充分揭示李白文化对东亚文化圈所产生的独特影响与巨大贡献。

    2020年02期 v.43;No.205 10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语言学研究

  • 再论胶辽官话的形成与发展

    王临惠;

    胶辽官话是近代东北方言和胶东方言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胶东方言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辽东方言的作用也不能忽略。此外,移民在胶辽官话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辽金时期,辽东方言逐渐形成,明代的辽民内迁奠定了胶辽官话形成的基础,而清代"闯关东"催熟了胶辽官话。

    2020年02期 v.43;No.205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 ]
  • 河北方言中功能性变音的一形多能及其成因探讨

    李巧兰;

    河北方言中功能性变音主要有三种:儿化变音、D变音和Z变音。这三种变音存在着一形多能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各个虚成分或词缀由义虚而音轻,首先获得轻声特征,可以说是在轻声直接推动下,各个虚成分的声母不断弱化直到脱落成零声母,韵母也趋于央化,最后都弱化成了一个央元音[?],在快速的语流中完成了与前行音节的合音,合音的结果必然是相同的读音形式承担多种语义或语法功能。

    2020年02期 v.43;No.205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 ]

学人论坛

  • 《修道士》——一种身体写作的尝试

    李会芳;

    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是英国哥特小说的经典作品,惊悚刺激的内容和感性大胆的笔触使得这部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但正是这种贯穿全文的身体欲望和感性逻辑使其具有了身体写作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形形色色的身体展示及其背后的身体逻辑;明显的私人写作的痕迹;极富感染力的感性语言以及欲望驱动下的叙事手法。

    2020年02期 v.43;No.205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第四届“中西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张建军;

    <正>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趁此东风,11月22日至23日,河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第四届"中西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学报编辑部协办。我校副校长郑振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2020年02期 v.43;No.2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阐释学与文学理论

    李春青;

    <正>近20年来,文学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寻觅、徘徊状态。古代文论或西方文论的情况似乎好些,因为有具体的研究对象,倘若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那就实在是"戛戛乎其难哉"了。文学理论向何处去?大家都在找出路。那种以解决文学"基本问题"为目标的理论话语已经不那么"好使"了,而研究"具体问题"又难以找到有效的方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江教授大声疾呼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并且相继提出"强制阐释""公共阐释""阐释逻辑""阐释的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从而重新激发起一批文学理论学者对阐释学的热情。

    2020年02期 v.43;No.205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唐诗之路

    吴淑玲;

    <正>2019年,是唐诗之路研究蔚然兴起的一年,有几个标志性事件:6月3日,《光明日报》刊发诸多专家畅谈《浙东唐诗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10月28日,《光明日报》又推出诸多专家关于陇右唐诗之路的意见; 11月3日,中国唐代文学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由此,唐诗之路的研究成为唐诗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本专题的研究均与唐诗之路有关。吴淑玲《驿路唐诗边域书写中的丝路风情》从驿路诗人书写视角关注唐人在安西书写中所描绘的丝路风情,涉及驿路行驶的异域文化使者、军队驿使、商旅驼队、民族杂居景观、驿路两侧的异域风俗景观等,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丝路印迹。

    2020年02期 v.43;No.205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读《<玉台新咏校正>整理与研究》

    杜泽逊;孙欣婷;

    <正>《玉台新咏》是六朝诗歌总集,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清代学者纪昀《玉台新咏校正》(以下简称《校正》)即是整理研究《玉台新咏》的要籍之一。《校正》集校勘、考述、评点于一书,是纪昀校评《玉台新咏》的整体成果。这一成果后被分为两个部分,校订部分题名《玉台新咏考异》,不乏刊本传世。但评点部分仍处于稿抄本状态,亟待当今学者进行相关整理工作。《校正》在六朝文学研究、《玉台新咏》研究、清代诗学研究、纪昀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2期 v.43;No.205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